第17部分(第2/4 頁)
慢說……”王師招呼李寶寶坐下,順手將桌上揣到袖中又抽出一柄紙扇來。
“大當家,陳猴子、王大疤這幾家都同意了,只要大當家說好時候,他們就動手。媽的,一個假洋鬼子,也敢到我們四川放肆!”李寶寶興奮得滿臉通紅。
他發現大當家的臉色不太好看,沒有一點兒高興的樣子。
“大當家,你咋子了?是不是擔心陳猴子他們搞不定,大不了我們再去約幾家,混渾水的舵爺多得很……”
王木師搖搖頭,說道:“不了,我先去和那個文德嗣談談……”
第29章生物研究所
1906年12月10日,白馬工業區。
在距離球形辦公樓西北方17公里外,有一座小山谷。山谷的形狀像個八角形的碗,“碗口”直徑約700米,底部與頂部約有50米的高度差。因為這裡距離水源較遠,底部灌木叢生,亂石嶙峋,土地又貧瘠,所以當地人也沒有把這裡開發成耕地。
半年前,星科公司大肆收購土地的時候,也順便把這裡和周圍的幾個山頭一起買了下來,1塊錢30畝,便宜得很。
星科公司買到手後,立即組織了大量人手和機械,對這個小山谷進行了大規模改造,“碗底”被擴大,地面全部剷平,使得內壁被修成了接近80度的陡坡,並用條石和鋼筋混凝土修築了護坡堡坎。“碗口”上面被平整,修了一條環形公路。他們還用炸藥在“碗壁”上開了個20米寬的口子,作為連線外界的出入口。
這裡戒備森嚴,警衛級別僅次於球形辦公樓基地本身,比公司總部還高。外圍就有2道警戒線,200名警衛24小時防護。
在這個“大碗”出入口掛著幾塊招牌——“星科集團生物學研究所(試驗基地)”、“星科集團藥物學研究所(試驗基地)”。
當然,這個試驗所除了大門和地面,現在大多數建築物都還在建設中,現在這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施工隊正在加班加點的進行建設。公司要求,這裡的建築主體工程必須在春節前結束。
在距離現場不遠的地方,有幾排被鐵絲網包圍的臨時木板房,這是試驗所工作人員的臨時工作場所,雖然正式建築還在修,但並不影響工作的開始。
在最大的一間臨時木板房裡,擺放著幾百只礦泉水桶大小的深綠色玻璃罐,每個玻璃罐都連線著十幾根管子和電線,以及一個控制檯。在每一排罐子旁邊還有一個終端顯示屏。隱約可以看到罐子裡面都有個生物胚胎,這些胚胎都在緩緩蠕動,不時冒出一串細小的氣泡。毫無疑問,這些玻璃罐就是生物培養槽,這種在21世紀初都還屬於很科幻的玩意兒,到了23世紀就已經很普及了。
數十名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在生物培養槽間巡視,不時的記錄著終端裡的資料,或者調整。一位黑長直的妹子在主控制屏前指揮著。
“122號槽,輸入負離子溶劑,50毫升……”
“55號槽的培養液氧含量過高,立即降低氧濃度11%……”
她是這裡的負責人姬輝夜,她是由生物學家模板創造的高階生化人,如果論知識水平的話,現在整個地球的生物學家加一起也不如她。沒辦法,幾百年的科學差距就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時,一名工作人員過來報告:“姬所長,文總來了……”這裡的技術人員全都是生化人,一方面是為了保密,另一方面則是,現在還找不到合適本地自然人,至少文總還沒找到。
“大家辛苦了……”文德嗣向大夥打了個招呼,就對姬輝夜說道:“輝夜,【女媧計劃】進行得怎麼樣?”
姬輝夜在主控光腦上調出了相關資料,回答道:“文總,這個時代的工藝水平太差,即使是德國製造的培養槽,也只能達到丙二級標準,而培養人類胚胎至少需要甲三級標準。另外,控制裝置的數量也不夠,不過這個可以透過並聯解決,基地的零配件能做出上千套,這倒不是問題。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玻璃培養槽……”
文德嗣點點頭:“德國的玻璃工藝,已經是目前地球最好的了,如果他們都沒辦法,那其他國家更沒辦法了。這些培養槽真的不能用嗎?”
姬輝夜接著說道:“如果您堅持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用。但是玻璃雜質過高,會對胚胎造成不良影響。這樣計算下來,如果使用這些培養槽,調製人類的成功率不會超過60%……”
【女媧計劃】就是擴大生化人產量的計劃。生化人實在太好用了,但基地裡面的培養槽就那麼多,一次最多隻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