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頁)
月被晉升上尉;調到新組建的第一重炮旅第2營擔任炮兵連長。
在炮兵的認識上;本位面的pla完全繼承了原時空正版plar勺“大炮兵主義”;和最大的假想敵日本帝國陸軍不一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於炮兵的認識更類似於現在的德意志帝國陸軍和另一個時空的蘇聯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不是依靠稀疏的超重型武器來制勝;而是在“數量即質量”這一樸素軍事哲學的指導下;集中大量重炮;對敵要塞區、重炮兵、技術裝備和有生力量造成毀滅性打擊。
對於156毫米以上的重炮;解放軍都是採用重炮旅的形式;集中使用(少數攻城炮、要塞炮例外);單獨配屬於軍級單位或臨時加強到某一方面。
此時解放軍的重炮部隊一共建立了4個重炮旅;每個重炮旅含有2個重型炮兵營(每營4連;共配備16門“196式”210毫米重型榴彈炮);2個重加農炮營(每營4連;共配備6門“1907式”156毫米加農炮)和2個重榴彈炮營(每營4連;共配備門“1907式”156毫米榴彈炮);共有210毫米重型榴彈炮3門;156毫米加農炮3門;156毫米榴彈炮48門;火力非常強大。
“196式”210毫米重型榴彈炮的原型是美國nl15型2榴彈炮;“1907式”156毫米加農炮的原型是則是大名鼎鼎的“長腳湯姆”;美國m9型156毫米加農炮;“1907式”156毫米榴彈炮的原型則是蘇聯的bl型15榴彈炮;也就是中國的54式15榴彈炮。
楊林所在的炮兵連就是裝備210毫米重型榴彈炮的重炮連;他手下有10mm重炮。這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湖北新軍時;他摸過的最大的炮也不過75mm格魯森野戰炮;100毫米以上只是在書上見過;當時國內也只能生產75mm的火炮;生產數量還極少。如1907-196年間;江南製造局製造的七生半管退過山快炮僅六尊;所以清軍配備的炮大多數都是進口貨。
哪裡像現在的解放軍;不但可以生產所有210mm以下的火炮;產量還非常驚人。好幾次都聽領導們說;要加強訓練炮兵菜鳥;要不然造好的炮都沒人用。
“嗨;你好;上尉先生……”正在楊林浮想聯翩的時候;一聲德語的招呼打斷了他。
楊林轉身一看;卻是這次跟來的德國“吊靴鬼”;哦;是觀察員漢斯少校。這次科社黨和北洋開戰後;幾個列強都派來了觀察團;美國、德國、奧匈這幾個和科社黨關係最好的國家的觀察團就主要往解放軍這裡派;而英法日俄幾國的觀察團主要是在北洋那邊。
因為楊林的德語比較好;上級就安排德國團到他這裡參觀了一次;讓他做了一些接待工作。自從和那幾個德國來的觀察員和他接觸了一陣之後;這幾個傢伙就經常往他這裡跑;尤其是這個叫漢斯的炮兵軍官;天天都來。
“你好;少校先生……”楊林向他行了個軍禮。
兩人互相敬禮後就開始聊起來。
漢斯也在大炮上摸了一把;一臉羨慕的看著大炮說道:“這真是一門出色的大炮據我的觀察;它相當優秀。不但是它;另外幾種火炮也非常棒在來中國之前;我簡直不敢相信你們有這麼出色的火炮。”
這個德國老炮兵不禁拿這款火炮和國內的同類比了一下;頓時有些慚愧。現在德國現役的同類火炮是1885式210mm重型加農炮和1894式210mm重型速射加農炮;都是克虜伯的產品。但無論哪方面的效能都比不上眼前這款火炮。
“呵呵;當然;我們中國是最早使用火炮的國家;早在2世紀的宋朝我們就有火炮了……”楊林挺起胸膛;自豪的說道。至於宋朝那種“炮”算不算真正的炮;他就不管了;反正古書上寫的是“炮”嘛;我又不是考古學家;就當它是好了;反正在洋鬼子面前絕逼不能慫
“只是後來由於滿洲蠻族的入侵;打斷了我國的技術發展;所以我們一度落後於世界。但是現在我們在文主席的領導下;又重新站起來了。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比如你現在看到的大炮……”楊林幾乎脫口而出;長期的政治學習讓他對這種對話幾乎隨口即來。
漢斯也點頭道:“確實;必須承認;貴國的文閣下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領袖;他在短短的時間就讓這個古老的國家煥發新生……”
“上尉先生;貴軍此次作戰是準備統一中國嗎?”漢斯試探著問了一句。
楊林滴水不漏的答道:“這個就不知道了。這種大事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