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1/4 頁)
大洋對面的美國更是這樣想;尤其是在天頂星財團和蘭度財團的推波助瀾之下;美國的媒體爭相報道歐洲戰況;尤其是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無數死狀悽慘的死者照片;痛哭的家人;廢墟般的城市等等充斥這各大報紙的版面;使得美國人民的孤立主義情緒更加的強烈。因為民間的反應太大;托馬斯o威爾遜總統不得不公開表示:美國絕對不會主動參戰;只要他們不來打我們;我們就一直保持中立……云云。
雖然協約國在歐洲本土的形勢惡劣;被二德子吊打;但是他們在另一個戰場——非洲;還是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因為大英帝國是一個強大的海權帝國;擁有全球第一的海軍;壟斷了大西洋的海路。因此;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就對同盟國封鎖了大西洋航道;致使德國無法給予非洲殖民地援助;而德國在這些殖民地的駐軍也不多。所以除了在德屬東非和喀麥隆遇到頑強的抵抗外;協約國在攻擊其他德國殖民地期間均沒有遇到很大的阻力。
多哥是德國於非洲中最小的一塊殖民地;也是第一塊被協約國佔領的德國殖民地。德國人在當地只有100多名駐軍;因此協約國只用了2天;在接近零抵抗的情況下便於1914年6月2日佔領該地。
在德屬西南非洲(奈米比亞);德軍面對的敵人是有英國支援的南非聯盟軍隊;而在於旱的西南非洲中;其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首都溫荷克;德國在此的駐軍不過五千人。戰爭於1914年6月爆發;孤立的西南非洲被南非軍隊入侵;當地德軍雖然設法阻止;但兵力太少;無法對抗人數佔有絕對優勢;且熟悉沙漠地形的南非軍隊。南非軍隊的進展可比歐洲的英法快多了;直至2月15日;南非軍隊已經逼近西南非洲的首都溫荷克;當地德軍還有戰鬥力的已經不到26人。
喀麥隆由於位置比較倒黴;所以該地的德國守軍受到英國奈及利亞、法國赤道非洲和比利時剛果三面圍攻。但守軍頑強抵抗;搞得協約國非常頭痛;進展極為緩慢。
德屬東非戰役是非洲戰場中最大規模的戰事;雙方都投入了比其他殖民地戰爭更多的兵力。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在東非遭到了萊託-福爾貝克少將指揮的德國殖民地駐軍與土著部隊頑強的抵抗。德國在此的軍隊只有1360其中德國官兵只有36人;其餘都是當地人組成的土著民兵。
各**事專家都認為德國撐不了多久;但萊託-福爾貝克卻讓大夥摔了一地眼鏡;這位老兄就是靠著這點兒人;不但扛住了英國和比利時的4萬聯軍;還把他們打得一敗塗地;連連撲街。
看到福爾貝克老兄表現這麼好;也引起了中國高層的興趣。
“這個福爾貝克於得不錯;我覺得應該對他進行更多的援助;把更多的協約**隊牽制在非洲戰場。”文德嗣也查過資料;知道這位老兄是個非常逆天的人物;靠著缺少補給的一萬多部隊硬是牽制了協約國3萬大軍;而且還打得協約苦不堪言;在歐洲本土的德軍都快撲街的時候;他還能組織反攻。如果不是缺乏後援;他肯定會於出更大的事情。
辛傑也說道:“是的;萊託-福爾貝克確實很有名將風範;我們仔細研究過他的戰例;發現他的戰術手段靈活;非常善於利用己方的一切優勢。並且他還有很強的組織能力;非洲土著在他的訓練下;居然也能成為合格的現代士兵。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說道:“這樣如何?我們和德國商量一下;先福爾貝克援助三萬人的裝備和給養。如果表現好的;就繼續援助。”
“可是;我們如何把東西運過去?”副總理蕭圖問道:“上次英國人在亞丁灣吃了大虧;已經封鎖了東非的海岸線;我們的船隊恐怕很難混過去……”
海軍總司令王鐵錘笑道:“蕭副總理;這個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們現在有專用的運輸潛艇;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這些東西送到東非……”
在今天的軍委會議上文德嗣繼續說道:“另外;印度現在也太安靜了;英國佬現在自顧不暇;應該讓他們膽子再大點兒。還有就是;阿富汗的人民政權已經建立;那麼波斯的社會主義工農黨也該動一動了;現在機會難得啊;不能錯過了”
“我們組織的這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一定要保證安全的;順利的;送到熱**自由的印度人民手裡。”
印度;內洛爾。
內洛爾是印度東南部的一個小城市;位於本內爾河的入海口附近。在內洛爾城外幾十公里外;有一處偏僻的漁港;前幾年的時候;一位外地來的豪商看中了這裡;把整個村子買了下來;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