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1/4 頁)
匭吞箍肆恕V劣諡亓�70噸的2坦克;基本上就被認為是超重型坦克。
不過在文總和中**方的高層看來;2坦克就是個粗苯的夯貨;雖然重達70噸;但無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都無法與它的噸位相匹配;那麼大的坦克主炮居然才75毫米口徑;裝甲最厚處也只有75毫米;浪費噸位實在太嚴重了。當然;它作為本位面的第一款超重型坦克;表現還是相當優秀的;法國人可沒有後世資料;又是第一次玩;能搞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本位面的世界;在文德嗣這個風神翼龍扇動翅膀的影響下;和原時空的歷史差別越來越大;科技發展的速度更是超過了原時空甚多。尤其是軍事技術上;文總這個地球頭號軍火販子大量出口各種新式武器;刺激得各大列強紛紛加大研究投入。而且那些現成的武器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畢竟很多東西都是一個概念問題;二三十年的跨度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在技術上並非不能現實;最多就是效能差點兒;成本高點兒而已。這窗戶紙被文總無恥的捅破之後;大夥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東西應該是這樣啊”;而不是驚呼什麼:“不可能;怎麼可能有這東西?
比如歐洲戰場上空飛舞的飛機;已經達到了原時空2年代;甚至3年代的水平。地面上的裝備也不例外;普遍都達到了2到3年代的水平;部分裝備甚至達到二戰水平。既然這個世界已經面目全非;那麼作為始作俑者的中國;自然就不敢怠慢。
在狼獾坦克剛剛服役沒多久;中國就開始了新式坦克的研發。最初的選擇;當然是原時空大名鼎鼎的T34;這東西可說是二戰中的最成功的坦克;是戰術效能、製造成本完美結合的典範。T34坦克的資料在後世就是大路貨;星科基地的資料庫自然不缺少;技術上更不差。一開始;星科重型車輛廠就依葫蘆畫瓢的造了幾輛出來測試;如果按照本位面土著的看法;這種坦克肯定相當完美的。不過眼界很高的科社黨高層卻並不那麼看;反而挑了一大堆毛病出來。
這也是正常;T34再怎麼完美也只是二戰產品;以2世紀的眼光看來;當然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不過呢;現在中國的工業水平雖然有了極大提升;但也不可能和後世那個第一工業國相比。要製造二戰時期的東西沒問題;但要選擇更先進的比如2l世紀的坦克;比如99大改、99還改之類;那就太不現實了。就算勉強能造出來;也是無法量產的;不說那製造難度;只是個成本就受不了。武器這東西這東西是消耗品;所以並不是越先進越好;製造成本和生產難度才是最重要的指標。
於是;中國的工程師們就對T34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魔改;在吸收了T34的優點之後;又糅合了大量後世的設計理念;到了最後已經完全成了一種歷史上沒有過的全新坦克。
1916年式“紅狼”裝甲戰車的車體長62米;寬3…米;高26米;乘員為全重3噸。“紅狼”採用類似59式那種半蛋型鑄造炮塔;比T34大多了。主武器是一門75毫米45倍徑戰車炮;採用半自動裝填;為了加強防禦取消了車體正面的航向機槍;主炮右側有一挺B毫米同軸機槍;炮塔上方還安裝了一挺2毫米高射機槍。動力系統為60千瓦(70馬力)增壓柴油機。行進系統為扭杆懸掛;6對大直徑負重輪。最大速度為6公里時;最大行程為400公里
車體裝甲厚度為正面3毫米;傾角6度;側面6毫米;傾角45度。後部3毫米;傾角45度。炮塔裝甲厚度為正面100毫米;側面70毫米;後面40毫米;並可加掛“三明治”複合裝甲、自動抑爆系統等附件;在車體側面還可按任務需要加掛格柵。
反正總的看起來;這是一輛全新的坦克;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型號。正是有了這種新戰車;文德嗣他們才對現在各國熱捧的超重型坦克不怎麼看得上。
第269章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上)
e:今天第一章……
196年10月l日。
就在中國舉行國慶六週年慶典的這一天;歐洲戰場又有了新的動向。
當天下午;還在中華門廣場參加群眾活動的文德嗣就收到了緊急情報。今天早上;“太白二號”偵察衛星拍攝到英德雙方的主力艦隊都有了異動;再結合其他渠道的情報後;總參三部(情報部)判斷雙方將會爆發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海戰
文總等高層接到報告後;就下令調動三臺無人勘探飛行器過去監視雙方行動;並下令在北海一帶進行戰備巡邏的第18潛艇支隊趕去監視。
至於中國潛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