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這些老式艦炮的有效射程通常;只有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日本艦隊的有效射程最多隻有6公里不到;最短的只有6米。考慮到戰列線的原因;至少得進入14公里這個多數軍艦的有效距離;才能開始試射;否則只有兩艘軍艦夠得著就沒有意義。
這個也不能說日本腦殘;不知道把射程搞遠點。所有國家的前無畏艦都是這樣;連頭號列強英國也不例外。主炮射程近也是因為當時的觀瞄手段太落後;主炮射速也低;要用主炮打中對手的機率就跟中獎差不多。所以在前無畏艦時代;戰列艦們基本上都是用副炮對捏;副炮比主炮用的多。主要戰術就是用副炮互相糊臉;摧毀對方上層建築和炮塔;等對方失去戰鬥力了;然後再逼近了用主炮最後解決問題。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這種戰術就過時了;無畏艦出現之後;就徹底終結了副炮戰術。但是任何一種新技術和新戰術出現;都不是馬上被人接受的;因為沒有實戰的檢測。雖然大家這時都知道;無畏艦肯定要比前無畏厲害;但厲害到什麼程度;卻不好比較;就連發明瞭無畏艦的英國佬;也說不清楚。
日本人也不例外;他們雖然知道中國的超無畏艦肯定很碉堡;但是碉堡到什麼程度;這個就值得思考了。按照日本海軍的推演;他們認為前無畏和無畏艦單挑肯定不是對手;但如果二對一基本上就能持平;如果是三對一的話;那就贏定了。
按照日本此次的計劃;兩艘河內級就足以壓倒兩艘秦嶺級;剩下艘前無畏和裝備了戰列艦主炮的筑波級和鞍馬級就可以對付兩艘伏羲級。剩下的六艘裝甲巡洋艦也足以對抗兩艘青城級了。他們也承認伏羲級很牛;但再牛也不可能敵得過六倍數量同級對手啊;堆也堆死了。
2艘主力艦對艘主力艦;還是百戰之師對一群菜鳥;日本人算來算去;都不認為這還打不贏。日本海軍進行了多次沙盤推演;損失最大的一次;也只是付出了六艘戰列艦沉沒;兩艘重創的代價;全殲中國六艘主力艦。按照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吉松茂太郎自己的看法;可能會付出三到四艘主力艦的代價。
當然我們都知道;日本人所謂的“推演”;都是非常主觀的。“大日本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是先決條件;這是政治正確;膽敢提出異議的;就只有被髮配的下場。無論日本的陸軍還是海軍;他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都是非常理想的條件。也就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敵人應該也必須按照他們的計劃來。
如果按照日本的規則;這幾次推演的結果都沒什麼問題。但這必須建立在中國艦隊必須排在他們的有效射程裡;然後再和他們一堆主力艦對轟硬抗的基礎上。但是中國艦隊有什麼義務要遵守他們的規則呢?
我們的船比你們快得多;射程比你們遠得多;我們憑什麼要把船開到你們射程才開打?而且還在停在原地不動呢?我們為什麼不能發揮航速快和射程遠的優勢;偏偏要綁一隻手來打?
高玉潔智商很正常;當然不會於這種綁一隻手和敵人打的蠢事;他是按正常人的思維來指揮這場戰鬥的。
所以他仗著射程遠、航速快的優勢;提前排成戰列線;同時在日本艦隊射程之外就開始試射了。
0點9分。
“轟轟轟……轟轟轟……”中國六艘主力艦依次打出一發試射彈。
一個參謀說道:“司令閣下;支那人開始試射炮擊了……”
日本人這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狡猾的中國人居然不按牌理出牌為什麼不跑近點對轟啊?這真是太可惡了
吉松茂太郎板著臉沒吱聲。
參謀長佐藤鐵太郎報告道:“瞭望手報告;支那人已經排成戰列線;正好在我軍橫頭位置……我軍應該立即轉向;否則就太吃虧了……”
吉松茂太郎點點頭;下令道:“嗯;下令各艦左轉三十度;速度提到17節;斜向突擊……”
吉松也是老海軍;當然不會傻到去硬衝對方的橫頭位置;他是準備插到中國艦隊前方去;就算不能搶到橫頭位置;至少可以成為同向平行線陣位;這樣就可以進入評火力對轟的階段。按照吉松茂太郎的算盤;雙方一旦進入這個階段;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日本聯合艦隊就贏定了。
“轟轟……轟轟……轟轟……”落下的6枚炮彈距離日艦最近的約有30米距離;在試射的時候已經很恐怖了。
“怎麼可能?只是試射就這麼準?”聯合艦隊的參謀們都呆住了。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0點10分;第二輪試射的6枚炮彈又來了。這一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