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好是“魚-l”式魚雷採用最高航速時的最大射程。
“魚雷定深…米;最高速度……魚雷齊射”隨著第6輕巡洋艦支隊支隊長廖光偉上校一聲令下;3條重型魚雷就“通通通”的打了出去。
但這個距離對於日本來說卻是太遠了。現在日本海軍裝備的是他們自產的44式魚雷;這是由吳海軍工廠魚雷部透過對溼式魚雷發動機的研究和實驗;在19ll年研製成功的新產品。這是日本最早的國產“溼式熱動力魚雷”;它的壓縮空氣罐起先是進口產品;幾年後由日本的室蘭鋼鐵公司和往友鍊鋼廠自行生產;國產化程度相當高。
日本人對魚雷的開發一直很重視;這款44式魚雷最高速度3節;射程706米。說起來在當時的世界上也算相當優秀的魚雷;只是他們現在面對的是開了掛的中國艦隊;魚雷的效能比他們好太多了。
就在日本艦隊開始衝鋒的時候;中國艦隊已經發射完了魚雷;開始在雷達和夜視儀的協助下用艦炮打招呼了。
中國艦隊的15e刂13um這兩種主炮的有效射程分別是2l公里和17公里(最大射程分別是2和24公里)。就連巡洋艦上的3mm55倍徑高平兩用炮;有效射程也有13公里;此時也正好可以參戰。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ll點3分;中國前鋒艦隊打出了第一輪齊射;3枚15炮彈、2枚13um炮彈和4枚3mm炮彈呼嘯著;向正在衝鋒的日本艦隊飛去。
這下子可把日本前鋒艦隊嚇了一跳;他們是真的沒想到中國人會在這個距離開炮。
日本巡洋艦裝備的阿姆斯特朗156倍徑主炮有效射程還是有17公里;打是打這麼遠;但這個“有效射程17公里”只是個理論資料;那是在理想條件下;在當時的觀瞄技術下;能在顛簸的海上達到這個理論資料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又不傻;他們當然知道這點;所以按照日軍的操典;就算是白天;那也得在2公里之內開火;這樣才能保證命中率不至於太固。
在現在這種能見度和海況下;在13公里的距離上能打中那才見鬼了;所以前鋒艦隊的指揮官竹下勇少將就命令靠近了再打。按照他們的想法;稚嫩的支那海軍能在晚上把船開出來就不錯了;至於炮擊的命中率;那是想都不要想。連素質槓槓的大日本帝國海軍都做不到的事情;支那人更加不可能做到。
所以就有日本軍官很輕蔑的說道:“支那人果然是愚蠢的;他們的陸軍蠢;看來海軍也一樣蠢……”
“沒錯;我聽前輩說過;在日清戰爭(甲午戰爭)時;支那軍隊經常都是還沒到射程就開火了……”
竹下勇雖然沒參與這種談論;但他還是在心裡暗笑不已;同時把支那海軍劃上了“素質低劣”、“水平低下”等標籤。
但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因為中國的火炮射速太嚇人了點;15炮達到了每分鐘6發;13um炮達到了b發;而3mm就更不得了;起碼每分鐘15發。這個射速如果是在理論上;那並不稀奇;大多數同類都能達到。但要在實戰中做到這種射速;能打中幾發只有天曉得。因為沒時間計算射擊引數;沒法瞄準了。
所以單是射速快;並不讓人害怕。可如果這炮打得又快又準;那就要命了。
被富春江級輕巡集火的矢矧丨號;在一分鐘內連中…發15炮彈;7發3毫米炮彈;艦首部分被打出好幾個大窟窿;艦橋上也捱了幾發;速度一下子就降了下來。而被兩艘岷江級選中的音羽號更慘;一分鐘內連中了b發15炮彈和2幾發3毫米炮彈;前主炮被掀飛;多處副炮損毀;整個上層建築被轟成了篩子;還被鋁熱劑引燃了煤倉;整艘軍艦燃起熊熊大夥。
“八嘎;這是怎麼回事??”竹下勇臉都白了;支那人在這種射速下怎麼可能打得那麼準呢?這尼瑪還要不要人活了?
於是;他也顧不得什麼條令了;馬上下令:“開火開火”
不過日本人的反擊就顯得很無力了;因為他們現在是準備進行雷擊的橫隊;艦首朝中國艦隊;只有前主炮和部分靠前的副炮能開火;此時能開火的15炮只有du以及du丨2um炮;至於驅逐艦上的8mm炮;這個距離基本上沒有命中的可能。
好在輕型艦艇主炮的射速不像主力艦那麼緩慢;同時急眼了了日本人也顧不得計算引數了;反正此時距離不算遠;直接使用直瞄射擊好了。日本海軍的訓練水平確實不錯;儘管能射擊的炮不多;但他們還是打出了不比中國人差多少的射速。
只是命中率就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