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10年底開始研製;按照當時最大的幾家假想敵日本、俄國、英國的特點進行研發。因為日本是最大的假想敵;解放臺灣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第一款坦克就被定位為水陸兩棲坦克。
不過因為半位面的坦克是中國發明的;所以“坦克”這個名詞就不能用了。所以本位面的“坦克”名稱還是迴歸它的本義“裝甲戰車”;簡稱“戰車”。
這第一款坦克;哦;戰車就是l型19ll年式。這種戰車的藍本是原時空蘇聯的t40a型輕型坦克;當然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最佳化設計。比如把原版的汽油機換成了柴油機;重新最佳化了構型;並把鉚接改為焊接;單人炮塔換成了電動式雙人炮塔;使用了更好的裝甲等等……
這些措施使的重量“水獺”比起原型t40加重了一些;但防禦力、速度等效能還比原版有了上升。
“水獺”兩棲戰車的車體設計新穎;與船的形狀近似;前部寬大而低矮;車體前部呈流線型;並有防浪板;炮塔裝在車體略靠後的地方。車輛尾部有個四葉片螺旋槳;水上行駛時靠它驅動;並由2個舵操縱航向。車體還有浮動油箱以便增加車輛浮力。懸掛裝置採用獨立扭杆式;每側有4個負重輪、…個託帶輪。並且它採用了寬型橡膠履帶;使其可以在泥濘、水網稻田地帶順利通行。
該型戰車的車組成員為三人(駕駛室一人;炮塔兩人);全重6噸;車長46米;車寬26米;車高22米。發動機功率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公里時;水上浮渡時速b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裝甲厚度b-6毫米。武器是一挺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可30度轉動;備彈156發。另外在車體前面還有一挺b毫米航向機槍;備彈26發。
目前“水獺”已經正式列裝;主要裝備物件都是南方的主力部隊和海軍陸戰隊。
按照現在的眼光看;“水獺”無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戰車;但文德嗣還是覺得因為它考慮了浮渡要求;所以裝甲和火力都比較貧弱;在南方使用當然很適合;但是到了北方;可能就會存在生存力不足和火力不足的缺陷。
所以;他又讓有關部門再設計一款適合北方地區使用的戰車;這就是2型192年式“狼獾”戰車。這種戰車的藍本是原時空蘇聯的t8輕型坦克(注意;這是1943年登場的t8輕型坦克;不是1976年服役的t8主戰坦克。
t8輕型坦克蘇聯在二戰期間最先進的輕型坦克;但因為租借法案中提供的裝甲車遠比輕型坦克更適任偵查與聯絡的任務。因此;所有的輕型坦克生產工作於1943年10月取消;總共只有20輛t8被生產了出來。之後戰爭期間蘇軍就沒有再發展輕型坦克了。也可以說;這是二戰終極版的輕型坦克。不過在這個時代它絕對不能算輕型。
“狼獾”戰車的車組成員為三人(駕駛室一人;炮塔兩人);全重ll噸;車長4…米;車寬2…米;車高2l米。發動機功率14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6公里時;最大行程550公里。裝甲厚度10-60毫米;其中車體前裝甲板厚40毫米;炮塔裝甲板厚2~6毫米。採用電動式雙人炮塔;炮塔可30度轉動。副武器是兩挺b毫米機槍;一挺是裝在炮塔主炮旁邊的同軸機槍;一挺是裝在車體前面的航向機槍;備彈26發。
因為還是實驗裝備;“狼獾”的主武器現在還沒最終決定;有關部門一共推出了2毫米、3毫米、45毫米三種口徑的主炮;發到部隊去試用。
“僅僅是坦克還不夠啊……”
此時;文德嗣正在武漢特種車輛設計院視察;他對院長東方高說道:“自行火炮呢?”
東方高連忙說道:“我們正在可以用水獺和狼獾的底盤作為基礎;開發各種自行火炮;年底之前就可以完成設計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說道:“要快一點;你們前面搞了三種狼獾;完全是浪費時間;其實有一種45毫米就夠了;你們不要像德國人那樣;一種坦克給我搞出十幾種火炮。嗯;那種2毫米的型號可以保留;改進一下炮塔;提高俯仰角度;作為自行高射炮吧……時間很緊;明年我們就要和日本做過一場;你們要抓緊時間。”
“請您放心;文總;我們一定會完成任務”東方高連忙說道。
第182章巴爾幹戰爭
共和26年(西元192年)2月2日;武漢。
“文總;巴爾於打起來了……”顧曉綠急匆匆的拿著一份電報跑進辦公室。
“噢;他們終於打起來了我還以為他們要拖到明年呢……”文德嗣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