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第3/4 頁)
被佔領前銷燬,大部分都送給了日本人。有這麼幾種說法,銷燬部分物資是英國人為了混淆賬目,應付中國的聲討和美國的抱怨,留下大部分物資是為了討好日本人保護僑民,然後英國人對美國對中國對英國自己都有了交代。真不愧是千年攪屎棍,手段就是高。
但是本位面就不一樣了,鴉片牛為了保持對這個遠東咽喉的控制,可是真的下了血本來搞,他們在原有要塞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改造以及擴建,還新建了不少設施。
華盛頓海軍條約當中對一些地區的防禦工事進行了限制,但新加坡不在內,所以該要塞的擴建並沒有受到海軍假日的影響。在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之後,新加坡真的成了一個非常變態的烏龜殼,還是帶刺的那種。比起原時空歷史上的那個偷工減料的同名作,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第613章新加坡要塞之殤(中)
ps:求票票支援……
…………………………………………
本位面的新加坡要塞絕對是堪稱經典的良心作品,這座要塞經過強化改造之後,消除了以前所有大炮都只能對海的缺陷,在對陸方向也增加了很多炮位,而且還大大加強了防空力量。
在法國佬的馬奇諾被德國人用雲爆彈坑了之後,他們又趕緊對要塞的進行了改造,使其能夠防備雲爆彈的爆轟。鴉片牛雖然衰落了,但也是個工業強國,雲爆彈這玩意兒的原理也不算複雜,只要知道了就有辦法防禦,當然能不能防得住又是另外一回事。
目前這座要塞裡光是6英寸及以上的重炮,就有18英寸(457毫米)級8門,16。5英寸(420毫米)級12門,15英寸(381毫米)級14門,14英寸(356毫米)級37門,12英寸(305毫米)級76門,9。2英寸(234毫米)級60門,8英寸(203毫米)級36門,6英寸(155毫米)級89門,6英寸以下級別的火炮多達三百多門。從20毫米到102毫米的各種高炮有將近400門,高射機槍上千。
要塞的主體全部是由馬來半島採集的堅固的花崗岩,以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組成,在重要部位還鋪設有戰列艦等級的裝甲鋼。那些14英寸以上的炮位、彈藥庫和指揮部更是重點,在理論上都擁有免疫20英寸以下穿甲彈直擊,以及防禦4000磅半穿甲航彈的能力。
嗯,這些重炮和裝甲當中,大多數都是來自海軍條約後拆除的前無畏艦,以及以前造得多了後來又過時的產品,主要是15英寸以下的火炮。18英寸重炮則是海軍條約後的副產品,因為海軍條約限制了主力艦的主炮口徑,但是卻並沒有限制要塞炮的口徑。在條約簽訂時,英國佬的18英寸艦炮已經快要研製完成,自然捨不得就這麼放棄。於是他們就打了一個擦邊球,聲稱這是要塞炮,就這樣矇混過關了。
其實其他國家也差不多,中美德也是這麼玩的,中國的“先鋒二號工程”,就是以要塞炮的名義進行的,結果這種460毫米重炮出來之後,壓根就沒有往要塞上裝。
新加坡要塞地下部分也非常龐大,擁有數條可供兩輛汽車並排行駛的寬敞隧道、多個控制室、幾十部應急電梯,還有軍營、住宅和辦公室等。還設定了精巧的閘門、過濾器用來保護地下人員免受各類毒氣的危害,經過強化改造之後,對於雲爆彈也能有很強的防禦能力。
而且和原時空不一樣的是,這座新加坡要塞不再缺水了,不但打了十幾口水井,還修通了三條地下引水渠,可以從半島的水庫直接送水過來。而且要塞內部就有三個海水淡化廠,還有一個自來水淨化廠,可以直接抽取海水和含鹽井水淡化。
上百個倉庫和凍庫裡儲存了足夠二十萬人吃兩年的食品,彈藥也非常充足,所有炮位都有至少10個基數以上的彈藥。
其變態程度已經遠超原時空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當然因為本位面的烏龜殼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而且都普遍升級了。全球第一新加坡要塞可能還算不上,前三也有些勉強,因為瓦胡島、佈列斯特、馬耳他、蘇臺德、烈日、多弗爾、維堡、曼納海姆和直布羅陀等地的要塞也同樣的變態,但排進前五還是沒問題的。
在英國人看來,像這樣變態的烏龜殼幾乎是不可能從外部攻陷的。中國人就算在牛逼,想要攻克這樣的要塞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就算是用大口徑重炮從外面慢慢啃,也得花上不少時間,填上不少的人命。以文德嗣一貫的作風,花錢他是不怕,消耗物資也不怕,作為全球頭號工業國,這些東西都不算什麼,但是他肯定不會願意承受太的人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