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部分(第2/4 頁)
拼下一架日本戰機。
熟悉二戰歷史的都知道,原時空的日本航空兵最大的劣勢是飛行員不足,等到老一批尖子掛了之後,就全是菜鳥了。但是本位面的不一樣,新日本全面模仿了中國的航空俱樂部制度,利用便宜的“社會主義農藥機”和廉價的燃油(人革聯內部價),在民間培訓了大批預備飛行員。最重要的是,日本空軍的制度也改了,他們不再把王牌精英送去消耗,凡是擊落1o架以上的精英大都被勒令退出一線,到後方教菜鳥去。
所以本位面的日本並不太怕這種消耗,反倒是美國佬有些受不了啦。
當然,除了以上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飛機能就近補充,西日本的工業體系很完善,產能也是世界前五的水平,加上有中國的拉偏架,新的飛機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前線需求。
而美國就不一樣了,他們對西非三州雖然很重視,但是他們基本上是把西非三州當做原料產地和農牧業地區,雖然也有很多工業,但大多都是冶煉、農牧產品加工等上游企業為主,像航空工業這種東西卻是沒有的。
因此,他們損失的飛機是需要跨過大西洋,從北美洲本土萬里迢迢的送來。這就非常要命了,哪怕美國的工業產能比日本高出十倍,也不能一下子把東西送到非洲。
更要命的是,德日潛艇的活躍。前面已經說了,德國狼群就已經給英美陣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現在又加入了日本潛艇,這就更是要命了。原時空的日本潛艇在二戰當中表現逗逼,倒不是因為他們的潛艇差,或者官兵水平太臭,而是戰術不對,他們居然用潛艇當戰艦用,以攻擊敵國戰艦為主,這樣能有好成績才有鬼了。而本位面的新日本由於戰略勢態改變,又有了中國老大這個學習物件,自然就調整了潛艇戰術。
現在日本的潛艇幾乎清一色都是中國血統,都是水滴型帶呼吸管的電動潛艇,裝備了差一級的銅龍電池,比德國的還好。日本狼群同樣學德國人,在大西洋上伏擊美國的運輸船隊。
這兩家一聯手,可是把揚基佬坑慘了。導致現在美軍戰機損失的最大部分,並不是被日德空軍擊落或是炸燬,而是在運輸船上處於封裝的分解運輸狀態時,就被德日兩國潛艇擊沉的。潛艇們往往只要命中一兩發的魚雷,就可以摧毀數百架美軍戰機或戰車,效率遠比空軍高的多。這段時間美國損失的飛機,高達七成是葬送在海運路途上的,只有三成才是在空戰中的戰損。也就是說,德日兩國潛艇摧毀美**機的速度實際上達到兩國空軍的兩倍多。
美國佬就是家底再厚,也經不住這種折騰,於是在南非的空軍力量就衰減了。
在逐漸掌握了制空權後,日本陸軍經由的對城市野蠻炮擊與地毯轟炸,以及其陸軍士兵的奮勇拼殺,穩步的擴張著佔領區,到了43年4月的時候,?軍已經攻下伊麗莎白港,進逼到開普省邊境。美軍與澳大利亞軍被壓縮到南非西南的開普省和北開普省。而南非平民傷亡已經超過15o萬,超過總人口的三成。如果只是南非政府的話肯定已經投降了,但現在美軍已經牢牢的控制住南非政府,使其只能繼續奮戰失血下去。
為了開啟局面,美軍拼命加強了大西洋護航力量,雖然還沒有找出能徹底根絕電動潛艇的方法,但是大量的護航與空中壓制,也已經控制住了商船損失使其不再增加。緩過氣的美國也學乖了,一面在西非建立航空企業,為了能儘快開工,他們是直接把國內的飛機廠打包了運到非洲再組裝。同時,另一面也大量運輸新的飛機到非洲前線。
這樣殘酷的拉鋸戰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不過陸空軍方面他們並不佔優,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於是他們決定從海上開啟局面。美國志願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決定來一次空前的登陸行動,在南非東開普省的東倫敦港登陸,這樣就能切斷日軍前線的補給。如果能殲滅這支由山下奉文率領的日本南方方面軍,局勢就能扭轉過來了。
要登陸自然要掌握制海權,而日本人肯定不會傻乎乎等美國大兵登陸,日本海軍可是妥妥的世界第五。於是美國就抽調了大量艦隊前往非洲,他們甚至都顧不得太平洋方面了,把太平洋艦隊抽調了八成力量過去。
5月5日,美日兩國艦隊在南印度洋進行了一場開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海空大戰。這一場戰役,不但是海軍的戰鬥,兩國的陸軍和空軍也同樣加入了。
這一場大戰,美國投入了18艘戰列艦,9艘正規航空母艦,9艘輕型航母,12艘重巡洋艦和上百艘輕巡和驅逐艦。而日本也不差,他們的海軍幾乎傾巢出動,出動了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