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部分(第4/4 頁)
各類戰艦型號都不多。
比如重巡洋艦吧,中國從19o9年開始的第一期海軍裝備擴充計劃到目前為止,服役的重巡洋艦雖然有3o艘,但也只有4種型號。
分別是1911年開始服役的青城山級(青城級),一共建造了8艘,分別是青城山號、峨眉山號、雁蕩山號、天山號、棲霞山號、大興安嶺號、黃山號和廬山號。最初的青城山號和峨眉山號已經在1936年退役。
1916年開始服役的長白山級(長白級),一共建造了8艘,分別是哀牢山號、寶台山號、富青山號(即“巴顏喀拉山”,巴顏喀拉山脈的名字來自蒙古語,意為“富饒青色的山”,1915年改名“富青山”)、王屋山號、大婁山號、九嶷山號、動宮山號、高黎貢山號。
1919年開始服役的南嶺級,一共建造了8艘。分別是南嶺號、大庾嶺號、騎田嶺號、萌渚嶺號、都龐嶺號、越城嶺號、小興安嶺號和仙霞嶺號。
然後就是1922年開始服役武夷山級,在2o到3o年代的整個海軍假日期間,中國就只新建了8艘武夷山級,時間跨度長達15年,平均兩年一艘。分別是武夷山號、巫山號、唐古拉山號、阿爾泰山號、大巴山號、五指山號、完達山號和呂梁山號。
其中,青城級是當時公認的“超標重巡”,建成時標準排水量1595o噸,滿載排水量17ooo噸。主炮為4座三聯裝24o毫米5o倍徑主炮,雙聯13o毫米5o倍徑副炮8座,佈置在舷側。中日癸丑戰爭後,青城級就開始接受改裝,換裝成了雙聯裝28o毫米5o倍徑主炮。在華盛頓海軍條約談判,這種“超標重巡”就成為扯皮的重點,最後中國只得讓步,又將他們改成了三聯裝21o毫米55倍主炮,符合了條約要求。
第二種長白山級是真正的重巡,標準排水量13ooo噸,滿載排水量16ooo噸。主炮為4座三聯裝21o毫米5o倍徑主炮。
第三種南嶺級是在長白山級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標準排水量提升到16ooo噸,滿排188oo噸。最大的改變是主炮變為三座三聯裝21o毫米55倍徑主炮,雖然火炮數量比前兩種減少了,但這是一種新型的速射炮,1918型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