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部分(第3/4 頁)
進習如何與主流社會相處。當然,如果不想進校的話,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離開中國的轄區,中國政府對此是歡迎的。
對於這些離開的澳新馬白人,中國准許他們帶走自己的所有財產,貴金屬和文物當然是不能出境的,但是會有專業評估師為這些東西估價,然後折現成華元給他們。至於帶不走的不動產,房屋房產可以保留,中國允許國民去收購,牧場農場等地產,則是估價之後由政府或國內公司收購。
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公道的,並沒有趁機沒收。當然,這些政策只是對白人中的普通人。對於那些被甄別出的極端**分子、惡性犯罪者,都是沒收全部財產,人就丟到各個勞改基地去服刑。至於馬來亞的土著嘛,那就是除了極少數被確定為對華友好人士可以保全財產,其他的人特別是原蘇丹、貴族、教長等上層人士是統統清算了,家人全部勞改,家產全部沒收。
對於那些願意繼續留下來歸化中國的澳新白人,中國就對他們和國民一視同仁。非農業人口暫且不說,凡是願意務農的人口,土地發放都是同樣的標準,超過了額度的,就由政府強制收購,不夠的就補足額度。當然,他們所在的位置會有些調整,並不一定還留在原來的地方。這和其他的新領土一樣的處置手段,這些白人會被打散安置,甚至有部分人會被安置到非洲的壽麻省去。
要留下來就要服從政府安排,不願意的可以離開中國,戰敗者還想擺什麼臭架子不成?相對歐美的那些經典做派,中國已經做得很仁慈了。
唯一例外的是新喀里多尼亞的那些歐洲移民(法國人為主),因為他們和華人沒什麼恩怨,或者說沒機會有恩怨。再有就是新喀里多尼亞算是和平移交,為了鼓勵這種行為,中國自然也表現出了親善的態度。當地歐洲移民的財產基本上得以保全,至於那些需要的地產,也會給他們一個公道的價格收購。
而且他們是可以自由遷移的,可以留在原地,也可以申請搬到內地,或者去壽麻、澳新馬等新領土分田地,和國內公民完全一樣的權力,不會強制遷移。好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人少,才千把人呢,文德嗣自然樂得表現一下寬宏和豁達。或者是因為中國和善友好的態度,也可能是歐洲的戰火,這批法國移民沒有一個願意會歐洲的,就連那5oo名法軍官兵都有好多跑到民政部門去諮詢怎麼才能歸化中國。
當然,無論是澳新馬還是新喀里多尼亞的歸化白人,都是遵照以前的歸化俄羅斯人的制度執行,一開始都只是準公民。所謂準公民,就是沒有政治權利和一些公民福利,不能擔任公職,除了這些方面,其他方面都是和公民一樣。
要成為公民也很簡單,只要透過了漢語四級考試,和文化習俗考試。透過考試後就是正式公民,享有全部的公民權。這個考試每年舉行兩次。當然,還有一條路,就是服兵役,在解放軍或武警部隊中服完兵役後,也同樣視為透過了考試,自動獲得完整公民權。
………………………………………………
新金山市,某中學。
新金山就是墨爾本。184o年時,這裡的人口只有一萬人。1851年,在墨爾本發現了大金礦,於是大量的人從世界各地(主要為美國人)前來墨爾本淘金,包括大量的華工。由於淘金熱潮,墨爾本的人口迅速增長,並逐漸成為一個富有的大城市。
到了1854年,該地已經達到12萬人,使藏金極富的美國舊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爾本又被華人稱為“新金山”,至今當地還有很多華人辦的學校、商店、公司名稱等是帶有“新金山”這個名號的。清朝末年的滿清外交官李圭在《東行日記》中就提到了,在中國以外的兩個海外華人聚居城市,也就是“兩個金山”(美國三藩市和澳大利亞墨爾本),並稱要“以新舊別之”,“新金山”這個稱謂至少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
在中國代管之後,自然也從善如流,把這裡正式改名為新金山。
今天該中學已經放假,所有教室都被騰了出來。因為在這裡要舉行一場歸化考試,上午是漢語四級考試,下午是文化習俗考試。一大早,就有幾百名考生來到學校門口等著了。
第659章歸化人(2)
原澳大利亞地區在被中國“代管”之後,就被稱為南瞻洲,整個地區劃分為了五個省。
原西澳大利亞州改為澳西省,首府鵝川(珀斯),面積253萬平方公里。原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領地合併為澳中省,首府長港(阿德萊德),面積約233萬平方公里。原昆士蘭州改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