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第3/4 頁)
在的土耳其的地盤縮減到了5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也從戰前的2600萬減少了到現在的1800萬,但是少掉那些地盤都是控制不了的,少掉的人口也是和他們尿不到一壺的。所以實際上他們的實力是上升了,因為沒有了頭疼的內耗。
在歷經三個五年計劃後,土耳其現在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其工業實力在人革聯當中排得上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日本,比波斯還強些。經濟狀況也是大為好轉,別的不說,每年收過境費就夠爽了。比如那三座大橋,原本以為至少要20年才能回本,結果才六七年就回本了。
“凱末爾,現在蘇聯正在入侵芬蘭,我們該作何表示?”聶富萊斯問道。他說的是上個月爆發的蘇芬戰爭。現在土耳其雖然革命了,如果說他們從奧斯曼那裡繼承了什麼的話,那麼對於俄國這個老對手的仇恨肯定是其中之一。
“芬蘭啊,那裡距離我們太遠了。”凱末爾想了想說道。“下週文德嗣總統會去巴格達(阿拉伯首都)參加人革聯峰會,我也會去,到時問問他。”
第530章人革聯峰會(上)
ps:大家好,這段時間因為家裡有事,我自己也生病了,所以更新不正常,請大家諒解。
…………………………………………………………………………
共和2779年(西元1938年)9月22日,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巴格達。
今年的人革聯首腦峰會是在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巴格達市舉行,人革聯的中國、阿富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日本、暹羅、尼泊爾、庫爾德、亞美尼亞、智利、巴拉圭、俄羅斯帝國(白俄)、馬斯喀特等十四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到場參加了。
是的,俄羅斯帝國已經在1937年實施了正式的政治體制改革,變成了君主立憲制的科學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也加入了人革聯,要不然人革聯是不會接受非社會主義體制的國家入盟,最多就是觀察員國家。可能在有些人的概念中,君主制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完全對立的關係,似乎不可能共存。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兩者並無矛盾之處。原時空後世的瑞典、丹麥那一堆北歐國家都是社會主義制度,但人家同樣也是君主制。
好吧,在某些原教旨偽左小資看來,他們都不算社會主義,全都是修正主義異端,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圍著偽左小資們轉的。當然,白俄改革之後也就不能算“白俄”了,可能用“粉俄”來表述更準確些。不過出於約定俗成,還是繼續叫他們白俄吧,畢竟有個蘇聯在隔壁,一對比就顯得白了。
說句實話,白俄的轉變也是在蘇聯的壓力下被逼出來的,不管怎麼說,沙俄的政治體制確實很失敗,要不然也不會鬧革命了,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只不過之前沒有條件了,改革這種東西必須是在形勢穩定的情況下進行,而且需要的時間也長。一旦有一點兒變故,就很容易玩脫,改著改著就變成革命了。
以前的俺大清、沙俄和奧特曼都是這樣,在他們想進行改革的時候,恰好國內外的局勢都不允許他們玩了,所以他們都玩脫了,改著改著就變成革命了。因為改革通常都是被逼得沒辦法了才會進行,而這個時候積累的矛盾已經太大太多了,既得利益者們往往也是善財難捨,不願讓出更多的利益,也就導致階級對立越發尖銳,這改革也就進行不下去。清末的改革也是這樣,所以俺大清就撲街了。所以縱觀歷史,改革這種東西,歷來都是成功的少,撲街佔了絕大多數。
不過現在白俄的改革就不一樣了,首先是一戰期間的革命釋放了很多矛盾,很多權貴都在革命中被幹掉了,再加上紅俄的壓力,使得他們的改革過程中來自內部的掣肘就小了很多。而在外面則是有著中國的背書,所以他們才能平平穩穩的進行政治改革,成功的過渡到社會主義制度。
好吧,蘇聯和第三國際是絕對不會承認白俄也算社會主義的,而是稱呼他們是修正主義,這是起碼的政治正確。不過,蘇聯承認不承認這並不要緊,只要中國承認就行了。
現在的白俄已經變成了類似後世瑞典那種國家,社會矛盾已經大為緩解,至少幾十年內不會出什麼事了。而且,由於下層得到了利益,蘇聯的那些思想對於他們的吸引力已經不大了。這個世界上,能過好日子的人是不會有什麼革命的想法的,要不是活不下去,誰踏馬沒事會跑去革命。
俄羅斯帝國現在的總人口約有2200萬,其中華人就有640萬左右,佔了約三成。原本白俄就是人少地多,在紅白歌會停火那會兒,整個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