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1/4 頁)
國出品的船底子也不好,要完全修復的話就很划不來。
於是,大夥一合計,就索性讓它退役了,反正已經有了兩艘秦嶺級當訓練艦,就已經夠用了。再把上面的主炮等完好裝置拆下來另作他用後,就把這船送入了拆船廠,艦名“鄭和”就作為新一級的戰列艦名稱。在新中國海軍,由新艦繼承前代艦名也是有的,但以前就是一些護衛艦、驅逐艦和輕巡洋艦,大型軍艦特別是戰列艦,這還是第一次。
蚩尤級也就是中國最早的伏羲級超無畏艦3號到8號艦,即后羿號、蚩尤號、軒轅號、神農號、大禹號和夸父號。這六艘伏羲級從1930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入塢進行徹底的現代化改裝,
而最早的1號艦“伏羲”和2號艦“女媧”沒有加入改造計劃,因為在地中海會戰時,被義大利的魚雷艇偷襲,被命中了多發魚雷,差點兒就跪了。雖然憑藉著良好的水下防禦勉強逃脫了成為深海艦隊的命運,但它們的艦體也都受損嚴重。更重要的是,這兩艘戰列艦都是在美國建造的,美國佬的那時鋼材質量實在不算很好,這就使得它們的天生底子就比後面國產的同級姐妹艦要弱得多。所以在回國修復之後,也被放到二線去了。
伏羲號和女媧號在充當了幾年訓練艦之後,於1930年2月正式退役了。因為這是中國第一批大建的主力艦,歷史意義巨大,而且它們也都是功勳卓著的艦艇,所以退役之後並沒有拆毀,而是改裝成了戰列艦博物館。伏羲號博物館被放在了青島,女媧號博物館被放在上海,在經過一年多的改裝和修整之後,兩艘戰列艦博物館與1931年6月正式向遊客開放。
現役的六艘伏羲級的改造工程涉及了一百多個專案,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專案是主炮、動力系統和裝甲的升級改造。原有的三聯裝360毫米主炮更換為雙聯裝420毫米50倍徑主炮,動力系統從蒸汽輪機更換為燃氣輪機,原有的主裝甲帶從單層裝甲升級為複合裝甲,其他位置的裝甲也進行了加厚和更換。此外還有升級計算機系統和雷達、火控系統,升級副炮、高炮和艦艏聲納,加寬防雷突出部,修整水下形狀等等工作。
在經過現代化改裝之後,標準排水量上升到了41500噸,增加的排水量主要是加寬了防雷突出部,艦體比之前寬了5米,艦體也做了一些修整,並加厚了裝甲。
海軍假日到期後,這六艘伏羲級從1937年1月開始,又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這一次改動要小些,主要是升級計算機系統和火控系統。拆除了原來的水上飛機的起重機、彈射器及停放支架,換裝上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6架“胡蜂”型無人駕駛飛機,並新增直升機起降平臺,可停放3架直升機。
另外就是拆除所有的40毫米、20毫米口徑高炮,用6座30毫米新型近防炮取代。這是一種七管轉管炮,藍本是原時空大圖朝的1130。最重要改進的就是加裝了導彈,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都有。再經過一系列的魔改之後,和以前伏羲級已經大相徑庭,再加上伏羲號已經退役,所以這六艘戰列艦就被重新命名“蚩尤級”。
兩艘秦嶺級也和伏羲號和女媧號差不多同時退出一線,原本它們就是因為當年美國人船塢不夠用,才搞出來的應急用削弱版,本身的設計就沒有什麼餘量,改造提升的空間極小,底子也不行,所以就沒有現代化列入改造計劃。從1930年開始,兩艘秦嶺級都已經轉入二線,擔任訓練艦了。
進入三十年代後,四艘孫武級也已經顯得過時了,於是它們從1931年開始,也陸續入塢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別的改裝專案都和“蚩尤級”的差不多,但是它們的390毫米主炮卻沒有動。1938年再次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這一次就改的很差不多了,它們的四聯裝390毫米主炮換成了三聯裝460毫米50倍徑主炮。
一戰末期才服役的四艘李靖級和一戰後才服役的四艘岳飛級雖然都是420毫米主炮,但是它們在設計期間,就已經考慮到了今後的延壽和升級改造,所以留下了相當大的冗餘量。它們的艦體結構和炮塔座圈都是按照460毫米的主炮設計的。所以海軍假日結束後,它們也相繼進行了主炮升級和全面的現代化改裝。全都搖身一變,成為裝備三聯裝460毫米50倍徑主炮,航速超過30節的“新銳”戰列艦了。
除了這25艘主力艦之外,還有四艘正在建造中的新銳戰列艦。
此外,還有正在舾裝的鄭和級五號艦“鄭成功號”和六號艦“俞大猷號”,以及還在船塢中的兩艘超級深井冰戰列艦,這是兩艘標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