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部分(第3/4 頁)
油氣雲形成後引爆,產生爆震波、超壓及高溫之殺傷效能。因此在第一、二次引爆時會造成時間差,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武器系統可靠度低,也不適宜在高速狀態下使用,而限制其使用之範圍。
特別是第二次引爆裝置,對於精確度和整體環境配合的要求甚高,如引爆油氣雲之濃度、點火高度、點火起爆延遲時間等之控制,風速、空氣溼度等大氣環境中氣象條件的配合,以及油氣雲與空氣混合不均勻等等,均將使爆炸能量相對降低。
此外第一、二代雲爆彈投射時,均須使用減速傘來減低投擲速度,以利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故第一、二代雲爆彈最大特徵即為具有減速傘裝置。此一裝置不僅增加雲爆彈本身之重量與體積,更限制了彈頭與載具之酬載率。
第三代雲爆彈與第一、二代雲爆彈最大不同,乃在於其僅需一次引爆即可完成,不僅簡化武器構造,降低製造生產成本,亦加大運用效果,對武器效能、戰場存活率及戰術運用彈性,均獲得重大進步與改善。
所以被美國人津津樂道的雲爆彈,在中**隊看來並不怎麼樣。
在一戰期間,文德嗣就組織武器研究部門開始搞燃料空氣炸彈。而中國搞這個東西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拿來炸人的,雖然這也很好用。而是用來清理毒氣,沒錯,中國的燃料空氣炸彈最初的開發目的,就是用來作為清理毒氣攻擊場的工具。
這倒不是說文德嗣打算大用毒氣。有了燃料空氣炸彈以後,先放毒氣再用這東西去清理純屬脫褲子放屁,直接扔燃料空氣炸彈炸死敵人就好了。問題在於,他必須考慮敵人施放毒氣之後的處理方式。
因為在一戰期間,列強們都毫無下限的大肆使用毒氣彈了,互相憋著勁的亂扔,連現在的德國首相小鬍子,都差點兒被英國佬的毒氣彈掛掉。所以如何防止毒氣彈,以及在毒氣中作戰,就成為中國的重點研究物件。經過中國技術人員的實驗,大家發現,用雲爆彈來掃除毒氣,真的是好棒好棒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引爆後大範圍的高溫高壓,再加上後來燃燒過後的短時間無氧環境,這一顆下去,爆炸範圍內的毒氣立刻就會被燒的乾乾淨淨。如果使用多量的燃料空氣炸彈,幾分鐘內就可以在毒氣攻擊場中清理出一大片範圍,作為部隊出擊的通道。並且它的優勢是可以無視毒氣種類,幾乎沒有毒氣能在這種高溫高壓之下不被分解的。這遠比單一針對性適用的解毒劑、中和劑方便的多。
所以,中國開發這種武器的前提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雲爆彈在中國首先是作為“毒氣剋星”而存在,用它們來攻堅只是個副產品。所以在中**隊的序列中,這種武器首先配備的是防化兵和戰鬥工兵,而不是一線戰鬥兵種。
第667章非洲問題(3)蘇聯的雲爆彈
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3月23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從上週開始,敬愛的史大林同志,這位“蘇聯各族人民的慈父”就陷入了壞心情。因為史大林同志心情不好,所以整個克里姆林宮也是一片烏雲罩頂的氣氛,甚至連同整個莫斯科都不好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勇無敵的蘇聯紅軍在中非戰場遇到了一點兒麻煩。華西列夫斯基上將率領的蘇丹方面軍被美帝國主義從沙裡河趕回北蘇丹了,幾個月的成果化為烏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任誰遇到這種“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倒黴事情,心情都不可能好得起來。
“史大林同志,華西列夫斯基同志的指揮沒有任何問題,這完全是因為帝國主義的武器比我們先進,紅軍指戰員的素質和勇氣都是最好的,我們這次失利,僅僅是技術上遠遠……”
敢在這個時候,這樣勸導史大林的,當然也就只有“克里姆林宮的王子”,蘇聯空軍總司令,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普倫雅科夫空軍主帥同志。
普倫雅科夫同志原本是在埃及指揮作戰,這次是聽到莫斯科的風聲不好,史大林同志大發雷霆,這才特別趕回來的。
“嗯,我知道,小安德烈。華西列夫斯基這個倒黴蛋,我也知道他是運氣不好。該死的帝國主義分子!”看到這位“親兒子”風塵僕僕的從埃及趕回來,史大林的臉色好看了點兒。
“小安德烈,這次要不是你指揮有方,我們恐怕連北蘇丹都守不住,那種炸彈實在太可怕了!”史大林同志一想到那可怕的雲爆彈,整個人都不好了。美國佬為了炫耀他們的戰果,以及震懾蘇德,把那場戰役的實況錄影滿世界放,蘇聯自然也看到了。
說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