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部分(第1/4 頁)
還可賦予彈丸更高的加速力峰值,且使平均加速力與峰值加速力之間相差不大,從而使彈丸獲得均勻的加速度。
但它有個技術難題,就是必須先給炮彈一個初速度,才能在炮膛裡得到加速。這就是炮彈必須從線圈中間飛過去。如果炮彈小還好辦,炮彈大了就容易往下掉,無法保持線上圈中間,效能就會大打折扣。如果用加大初速的辦法克服重力影響,就只能用傳統的發射#藥,而發射#藥爆燃時會損壞電磁線圈的。但是在沒有重力的太空,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所以重接炮最適合無重力的太空環境。
彈射杆前面是一個火藥活塞,也就是“三無榴彈發射器”上用的那種推動裝置,發射時無聲、無光、無煙,當然在太空中看重的後兩項,如果像傳統炮彈那樣用發射#藥,會對炮膛內的電磁線圈造成損害。是失重條件下,不需要用高初速克服重力影響,火藥活塞造成的初速就足夠了。
“鏹……”一聲輕微的金屬摩擦聲,第二枚炮彈立即彈射了出去,分毫不差的從線圈中間透過。
後邊的導彈裝填速度就要慢些,過了十幾分鍾後,也再次發射了第二輪出去。垂髮系統不是隻發射了一半嗎?是的,另外一半是攜帶核彈頭和常規彈頭的,這一次不用。
在原時空的後世,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大意就是說,“動能武器就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就是一個鐵棒”。而實際上,動能武器也沒怎麼簡單,它們的彈頭都是高密度、高硬度、耐高溫的鎢碳合金,無動力炮彈除了彈頭不需要裝炸藥,同樣的有制導系統、熱控系統與通訊系統,比一枚制導炮彈還複雜。有動力的導彈還得加上推進系統,比導彈還複雜些,價格也不算便宜。
……………………………………………………………………
指揮艙的官兵們都在注視著自己的螢幕,緊張的工作著。
特別是文澤斌那幫相關的科學家和攻城獅,他們顯得更緊張,因為動能武器的特性所限,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實彈試驗,一切都只是理論。雖然他們也用計算機進行了大量的模擬計算,但是在沒有驗證之前,大家心裡都是沒底的。
因為也有反對的專家認為:由於其彈頭速度過快,在對大型建築群等目標的打擊上很可能起不到致命的效果,頂多就像高速飛行的子彈撞擊玻璃一樣,在目標上穿個直徑幾十厘米的“小洞”,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所以效果到底如何,還要試試才知道。
因為導彈和電磁炮都是可以調節的,所以這些彈頭都被分成了不同的速度,實驗哪種速度下才能達到最佳打擊效果。反正新加坡要塞面積夠大,目標也夠多,足夠試驗不同的姿勢了。
為了進行這次實彈試驗,總參和太空兵調動了幾十架偵察機和飛艇,幾十顆衛星,數千人進行監測和評估,花上這方面的代價比那些彈頭貴多了。
這些彈頭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外殼就開始與空氣分子摩擦生熱,防熱外殼的溫度越來越高,最後都燒得發紅了,並在不斷汽化。這種特種陶瓷製作的防熱外殼就是靠不斷汽化降低溫度,在外殼和彈頭之間還有一層特種石棉隔熱層,使外表的高溫不會把彈頭燒化。如果不做防護處理,這些彈頭根本就到不了地面,半空中就灰灰了。
很快,彈頭進入了黑障區,不過這個“黑障區”這僅僅是對傳統的無線電通訊有效,對於擁有藍綠鐳射和量子通訊技術的中國來說,根本就不存在所謂“黑障區”。
這是,彈頭已經化作流星,拖著炫麗的焰尾向地面落去。新加坡要塞,即將迎來史上第一次流星雨。
不過,新加坡此時還在白天,根本看不清天上的“流星雨”,這時一顆流星就直直的墜落下來了。
“轟……”突然,原本還完好的一片要塞區域突然發生了巨大的爆炸。
第619章陪你去看流星雨
ps:求票票支援,月票推薦都可以
………………………………………………………………
新加坡要塞。
“怎麼回事?是71號炮臺爆炸了……”附近正在清理現場的人員都被嚇了一跳。
有指揮人員連忙給炮臺打電話詢問,但已經打不通了。別說通訊系統已經被摧毀,就算完好無損,裡面也沒法回答了。炮臺裡面的人在那一瞬間,就已經被強大的能量變成了渣渣。
“轟隆隆……”直到這時,地面眾人才聽到從空中傳來一陣悶雷般的聲音。
動能彈頭的速度比聲音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