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1/4 頁)
時候,才會出現飛躍一般的進步。
比如動‘亂’,等等,這是思想和制度進行飛躍進步的最快的,也是最經常的時期。
是以,曾毅對於錦衣衛的制度改動,在最初期,也不能保證,就肯定不會出錯。
因為,這個制度和大明朝現如今的大環境,其實,若是真論起來,還是有些不銜接的,這,就有可能在執行的過程***現一些摩擦等。
尤其是最初期,最容易暴漏出來。
只要把最初期能夠平穩的渡過了,日後,就算是暴漏出了問題,絕大多數,也都只會是小問題了。
‘春’節過完。
百官原本是要先叩拜皇帝,然後,散朝之後,才由各衙‘門’的首官揭開衙‘門’的封條及大印上的封條的。
只是,正德元年,註定是一個破壞規矩的開始。
正德根本就不上早朝,按照正德對曾毅的話,天氣太冷了,起那麼早,去上個早朝,就聽下面一群大臣嘮叨幾句,然後,就散朝了,就沒什麼勁頭。
對此,曾毅勸了幾句,沒有什麼效果,也就不在吭聲了。
曾毅對於正德,是把握著一個度的。
曾毅很清楚,正德的脾氣,是不可能更改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用來形容在正德的身上,卻是最為恰當不過的了。
是以,既然明知道正德的脾氣是不可能更改的,那,曾毅就算是如何的勸誡,也是沒用的,甚至,還會因此而招來正德的反感。
這在後世,其實是大多數家長都能碰到的事情。
也就是所謂的孩子們的叛逆期。
也被稱為,都是吃飽喝足了,給慣出來的‘毛’病,若是生在古代,家裡孩子成群,甚至,都有吃不飽的。
誰慣他們這個臭脾氣,慣他們所謂的叛逆期的?
而恰恰,正德,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
先帝弘治皇帝,只有正德這麼一個獨苗,且,先帝年幼的時候,可是非常受罪的,是以,對正德,從小就非常的寵愛,甚至,稱之為溺愛也不為過。
且,正德也沒什麼兄弟,這就更加的杜絕了爭奪皇權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正德是真正的天之子,整日錦衣‘玉’食,一群奴才們伺候著,討好著,只要是正德的要求,幾乎沒有達不到的。
久而久之,到如今,正德也就成了這副脾氣。
若是正德能多幾個兄弟,多些爭鬥,正德的脾氣,絕對不會如此的。
可是,脾氣既然已經養成,而且,還是從小養成的,在想要去更改,那,幾乎可以說是萬難。
對於這種情況,只能是順應著。
等時間久了,成熟了,或許,自己,就改過來了。
不過,這種可能,是在後世,成熟了,長大了,終究在社會上磨練,社會上,是沒人會去像家裡的父母那般容忍你的。
是以,那些叛逆期的孩子,一旦踏入社會,遲早會走正的。
當然,走邪路的也有,可是,畢竟少。
可是,正德,卻是個例外,他是大明朝的皇帝,誰敢真的管他?是以,終其一生,正德都是不守規矩的,拿朝廷的規矩來進行踐踏。
對此,歷史就已經證明了,滿朝文武大臣,沒一個能改變掉正的脾氣。
就算是日後劉瑾伏誅,正德的身邊,照樣出現了別的‘奸’佞,直至正德最後大行歸天。
對於這種能帶入墳墓的‘性’格,曾毅,根本就不準備去更改。
甚至,在曾毅看來,想要更改朱厚照的‘性’格,甚至,比他對整個大明朝進行一番改革還要困難。
是以,長久以來,對於正德,曾毅就秉著一個態度。
能忍則忍,忍不住的,說上幾句,聽就聽了,不聽,也不多說,若不然,只會讓正德煩。
可以說,若是從這點來說的話,曾毅,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忠心之臣。
不過,在曾毅看來,這才是聰明之舉,若是學那些愚忠之人,只會硬著頭皮來,那,他對大明朝的設計,對大明朝的改革,那才真的是叫做鏡裡看‘花’水中望月,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了。
朝廷的衙‘門’,全都開始運轉。
而錦衣衛內,也進行了一些整頓。
過年的這段時間,可以說,京城的衙‘門’,都要休息的,可是,錦衣衛,卻是個例外。
錦衣衛的特殊‘性’,註定了,他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