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2/4 頁)
。
要知道,因為曾毅的原因,劉瑾在京城,可是老實的很,若是曾毅出了差錯,哪怕是品行有失,到時候,也成了劉瑾這樣的禍害,那,皇帝,曾毅,劉瑾,整個大明朝,怕是真的要徹底遭殃了。
是以,情況特殊,內閣,處於朝廷的需求,也必須要確保曾毅的成長,或者說,必須要給曾毅一個好的環境。
雖說,曾毅也不是三歲孩子,其也不可能聽從內閣的安排。
可是,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可是都有不少‘門’人弟子的,這些人,也是有不少為官的。
從這裡面挑選幾個,然後,讓其投靠曾毅,也不必去打探曾毅的什麼情報,只需要時常提起忠君愛國也就是了。
至於旁的,偶爾,旁敲側擊,也是成的。
至於說是監視曾毅,這個想法,內閣卻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曾毅的脾氣,可以說,內閣是最為清楚的,曾毅的脾氣十分的倔強。
若是隻是派人在曾毅的身邊,偶爾提及忠君愛國,這,就算是日後被曾毅發現了,也沒什麼的。
可是,若是膽敢讓這些人監視曾毅,那,一旦被發現,必定會起相反的作用。
而且,內閣也不會真的自信到曾毅不會發現這個。
雖說有些‘門’人弟子,也是隱蔽的,朝廷沒幾個人知道他們的關係,大多數朝廷重臣,都是有這樣的‘門’人弟子的。
出於各種各樣的關係,其之間的關係,處於隱蔽。
可是,錦衣衛是做什麼的,天下間,有多少情報不為錦衣衛所知的?
就算是錦衣衛不知道的,也是有的,畢竟,錦衣衛不是萬能的,可是,人,總是有疑心的。
且,以曾毅的才智,只要是真的時間久了,定然會發現出一些不對的地方,只不過,是隱瞞的時間長短罷了。
“屠庸擔任錦衣衛的右監察官,此為最合適的了。“
內閣次輔謝遷,點了點頭,滿臉的笑意,顯然,曾毅的舉動,已經充分的讓內閣的幾位大學士接受了。
畢竟,換了旁人,誰的了這權利,會不要的?會拱手送人的?
除去曾毅外,還有幾個大臣能做到這樣的?
滿朝文武大臣,能有幾個能做到這些的?
就算是內閣的幾位大學士,能否做到這點,怕是他們也不敢確認的吧?
不論別的,就單憑這點,曾毅,就足以讓內閣認同他的地位,同時,不在針對於他,當然,若是內閣昏庸,專權,那,或許會是個例外。
“屠庸其‘門’人弟子不多,且,其,為官清正,的確,適合制衡錦衣衛這個曾經血債累累的衙‘門’。“
內閣首輔劉健點頭。
顯然,對於屠庸,幾位大學的評價,都還是很高的,雖說當初讓屠庸歸鄉了。
可是,那只是朝廷官場的政治鬥爭的結局。
可是,對於屠庸的人品,暗裡,卻是沒人能違被良心說不的。
尤其是內閣大學士,根本沒必要違背良心。
而且,在劉健看來,錦衣衛不管現在是否改動了,可是,其,畢竟是有著之前的歷史,能否徹底真正的轉變成功,非常的重要。
是以,這個時候,文官當中,就必須有一個清正的,剛直的官員前去坐鎮,如此,才能防止錦衣衛在走老路。
而屠庸,這個前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顯然,很符合劉健的認同。
……………
聖旨下達,屠庸接旨後,就已經隨著傳旨‘侍’衛前來京城了。
原本,按照規矩,一般情況下,傳旨‘侍’衛傳旨後,就先行返京了,至於被宣回京的官員,又不是犯官,都會在家稍微磨蹭幾天,收拾一下,然後,自己帶著僕人等回京的。
只是,現在,情況特殊,錦衣衛,在曾毅看來,需要制度的平衡。
一個完整的衙‘門’,是需要各種規矩的,而現在的錦衣衛,卻是缺失了這個規矩的,也就是這個制衡的。
改變了以後的錦衣衛,是不可能在沿用以前的規矩了。
在舊的規矩作廢,新的規矩還尚未制定的這個過程當中,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是以,才會有此一舉,讓屠庸接旨後,立即雖傳旨‘侍’衛進京。
不過,考慮到屠庸的年齡,不適合長途奔‘波’,是以,曾毅定下的時間,還是略微有那麼一絲的寬裕的。
不過,這寬裕,也只是相對而言罷了。
“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