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思。
“曾大人,可曾想過,兵部尚書及鎮守太監尚未招供,您就如此莽撞的砍了他們,這後果……。”
到了後堂,魏國公忍不住嘆氣,提醒曾毅,沒辦法,有些話,還是要說的,畢竟,現在,不管他願意不願意,他都是和曾毅站在一條船上的了。
若是他和曾毅對著幹,怕是以曾毅的膽大包天,能把他也給拉進去,豎在兵部尚書和鎮守太監的位置上。
而這個事情,魏國公府卻是又不可能保持中立,畢竟,他與兵部同鎮守太監共同管理南京軍備的。
出了這種事情,而且,還被人給揭開了,那,只能是往一些人身上推了。
而南京兵部尚書和鎮守太監,則是最好的替罪羊。
他們已經被曾毅砍了,總不能在站起來說話吧?
而且,南京兵部和鎮守太監聯合,欺上瞞下,且,糊‘弄’他這個已經老眼昏‘花’的魏國公,這也可以說的過去的。
兩者聯合起來,相互打圓場,怎麼都能糊‘弄’住另外一個人,至多,朝廷也就是責問魏國公幾句不輕不重的話罷了。
是以,現在,魏國公是被曾毅給強行綁在船上的,就算是他想走,也是沒法走的。
“他們,必須死。”
曾毅表情有些冷淡:“身為南京兵部尚書,身為南京鎮守太監,竟然出了這等潑天的醜事,留他們做什麼?”
“國庫空虛,而他們呢?這是在從國庫往外扣銀子啊!”
“年前,河南大災,苦於無處調撥錢糧,這是造孽。”
“若是邊境出了動‘亂’,需要調兵,這是誤國。”
“此等‘奸’佞,留之何用?”
曾毅句句如刀,全都站在大義的名分上。
不管他心裡怎麼想的,可是,有些話,必須這麼說,不僅現在這麼說,以後,更要這麼說。
“曾大人要殺,也要等他們招供。”
魏國公滿臉的憂愁:“現如今,怕是朝廷百官都不會輕易放過此事的,麻煩了。”
魏國公現在的確是在替曾毅擔心的,這等不尊律法的事情,而且,殺的還是朝廷大員。
百官不會允許發生,若不然,以後,誰都如此效仿,那還了得?
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為的,不就是身居高位?
一旦到了三品上的朝廷大員,輕易,是沒有死罪的。
至多,也就是讓其告老還鄉,這也等同於朝廷給予的一項優厚了。
而南京兵部尚書和鎮守太監的罪名雖大,罪不容赦,可是,卻也必須要押送京城,經過三司會審方可。
畢竟,這是大案,是重案,而且,案犯身份還是南京刑部尚書。
也只有三司會審,才有資格定下其罪名。
而曾毅如此,這是懷了規矩的,豈會不招來百官的攻擊?
“只要有南京四十九衛的供詞,百官,相信該是能理解本官的。”
曾毅卻是滿不在乎,京城裡的諸位王公大臣們,現如今,怕是根本沒心思來官南京的事情了。
身邊有司徒威跟著,藉助錦衣衛的渠道,曾毅雖然身在南京,可是,對北京城內的情況,卻也是瞭如指掌,皇帝罷朝,宮內被‘弄’的烏煙瘴氣的,東廠重開的訊息更是在京城內傳‘蕩’。
現如今北京城內的那些個王宮的大臣們,各個都是憂心忡忡,擔心朝堂走向,擔心閹黨禍國。
誰還有心事來管南京的事情啊。
別說是曾毅現在殺了南京兵部尚書,就是他把南京六部連窩端了,怕是至多,也就是北京城內稍微掀起一絲的風‘浪’,隨即,就會被淹沒的。
是以,曾毅現如今,可是根本就不怕什麼的。
曾毅可是把所有的事情和時間,都掐準了的。
藉助京城劉瑾等太監掀起的風‘波’作為掩飾,把南京的事情給辦了。
“南京四十九衛兵丁依下官來看,既然這麼多年,一直虛報半數,想來,這半數兵丁,也是足夠的,就不必在招募兵丁了。”
“那些年邁的,也都給些銀兩,讓其歸家吧。”
“至於那些個千戶百戶的……暫且不動,其手下多少人,就管多少吧。”
“暫時先這麼著,不知國公以為可行否?”
曾毅的這個辦法,其實很簡單,其實,南京是整個大明朝的縮影。
吃空餉的事情在大明朝比比皆是,只不過,南京,卻又是稍微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