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超乎了劉大廈的容忍程度,竟然把南京軍備計程車兵給遣散了將近三分之一。
雖說南京軍備,原本士兵就空缺了不少,可是,貪墨案空缺是一回事,被曾毅給變相遣散,又是一回事。
這,曾毅的手,可就過界了。
雖說曾毅有皇帝的聖旨,無論文武之事,曾毅皆可‘插’手,甚至,有王命旗牌在身,可是,在劉大廈看來,當今聖上,是絕對不會事先囑咐曾毅如此行為的。
是以,曾毅這麼做,完全就是個人喜好。
官場,有官場的規定,若是皇帝下的聖旨,那,自然令而說之,可是,曾毅這樣,在劉大廈看來,是真的過界了。
只不過,當時的情形,容不得劉大廈開口。
南京軍備貪墨案,已經是多多少少的影響到了整個大明朝的軍備,包括他這個南京兵部尚書。
一旦開口,定然被平日的不合大臣攻擊。
是以,劉大廈雖然震怒,可是,卻也只能忍著。
直到此次曾毅裁撤錦衣衛詔獄,要求保留錦衣衛情報機構。
這,對劉大廈而言,自然是沒什麼的。
只是,劉大廈卻是想借著這個機會,也整治曾毅一下,不能讓這小子太樂呵了,也該讓他老實一下,別以為仗著聖寵,就可以胡作非為,無法無天了。
這裡面,可以說,錦衣衛到底保留與否,對劉大廈這個兵部尚書而言,是沒有任何利益可言的。
此舉,單純是為了噁心曾毅,是為了讓曾毅知道深淺,受些教訓。
且,一直以來,一帆風順,雖說劉大廈也料到了,曾毅最後或許可能有所反撲,畢竟,曾毅以往的行事作風都是知道的。
這些,劉大廈都料到了。
只是,劉大廈沒想到的是,以曾毅如今的名聲,竟然還會這麼不按規矩出牌,自個躲在背後不出來。
讓東廠的番子,奉之前皇帝的旨意,抓捕他手下的這些個官員。
東廠是劉瑾的管轄,而劉瑾和曾毅,都是當今聖上還在東宮時候的舊臣子,兩人的關係,是不錯的。
且,有訊息傳,劉瑾,雖然得聖寵,可是,卻對曾毅,尊敬有加。
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雖未明說,可卻也知道,東廠的番子的出動,肯定是和曾毅有關的。
這雖然沒有真憑實據可以證明,但是,若傳了出去的話,定然會讓曾毅如日中天的名聲,受到一些瑕疵的。
可是,誰能想到,曾毅竟然絲毫不在乎這,已經超乎了劉大廈的預料。
若是早知如此,劉大廈又豈會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旁邊知情的官員,都知道,此時,劉大廈這個脾氣火爆的老頭正滿肚子的憤怒,是碰不得的。
是以,都靠的遠遠的,就算是劉大廈陣營的一些個官員,雖不至於站的遠遠的,不過,卻也沒必要湊近了站的。
該商量的話,昨晚,連夜,已經讓人傳過信了。
且,有些話,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也是不方便說的。
眾官員之所以等在這裡,是因為出了這等事情,皇帝,不該不上早朝的。
且,既然曾毅已經動手了,開始反擊了,那按照皇帝和曾毅,這兩個少年的配合程度,今個,皇帝也該上朝,給曾毅撐腰。
同時,下旨,宣佈一些事情了。
這,在大多數官員們來看,是應該發生的事情。
畢竟,自從皇帝以各種藉口不上早朝後,之後,又開的幾次早朝,全都是因為曾毅的原因。
是以,在大多數官員們來看,今個,皇帝,是肯定要上早朝的,是以,都大早的再這等著了。
只是,這大多數官員當中,又有大多數,是劉大廈一方的人,和一些沒有什麼附屬的牆頭草一派的官員,至於其他派系的官員,至多,也就是來那麼幾個,湊湊熱鬧,打探下風聲。
甚至,內閣的幾位大學士,是一個沒到。
六部九卿當中,也只一個兵部尚書劉大廈,自己個含怒站在這的。
可是,最終的結果,則是一眾在宮‘門’外等候的大臣們,全都悄悄的在緩緩升起的旭日當中,瞧著平日裡本來脾氣就不大好的兵部尚書劉大廈的臉‘色’變得烏黑鐵青。
等了這麼長時間,早朝,已經是不可能開了。
這也證明,他們全都猜錯了,皇帝和曾毅,根本就不給劉大廈在早朝上向曾毅發難的機會。
只要皇帝不給劉大廈這個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