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的臣子,在皇帝跟前,也算是掛了號,給兒子培養的輔臣了。
若非是曾毅非常知道分寸,雖然每次被太子拉去,可是,只要皇帝不問,內閣幾位學士不問,就從不開口。
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也正因為此,皇帝對曾毅更加的滿意的了,要知道,曾毅本來就年幼,是連年輕都算不上的年幼,而且,品級不足,能在御書房旁聽皇帝和諸位大臣們議事,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了。
若是曾毅在不知分寸,胡亂開口,那,怕是內閣的大臣們就該反感曾毅了,要知道,為官者,最難把握的,就是分寸。
就算是如此,現如今,若是仔細,已經能夠發現,內閣首輔劉健和兵部尚書劉大廈等幾個正直剛性的大臣已經對曾毅每次都被太子拉去旁聽頗有微詞了。
畢竟,朱厚照是太子,日後的皇帝,他任何時候出現,都不為過,甚至,大臣們只會感到欣喜,因為太子懂得關心國事了。
可是,曾毅算什麼,每次都不知分寸的被太子拉去旁聽?
這算什麼,要讓太子以後對曾毅言聽計從不成?
這是以後朝堂上要出現一個可以隻手遮天的權臣不成?
這可是一些大臣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是以,剛開始對曾毅印象還不錯,甚至是想培養曾毅的劉健等大臣,在有了這個想法以後,對曾毅的感官,可就大為改變。
只是,曾毅每次旁聽,總是規矩的很,不問,不開口,問了,回答的也都很保守,穩健,在加上弘治對曾毅非常滿意,是以,幾個已經後悔當初讓曾毅任職五品的內閣大學士及劉大廈等大臣,卻也暫時沒法曾毅,畢竟,以他們的身份,根本不好明著甚至是以言語暗示出來整治曾毅。
他們和曾毅的官職,天差地別,丟不起那個人。
而且,曾毅現在並無過錯,且皇帝身體欠佳,曾毅又是皇帝想要留給太子的輔臣,豈能隨意就動了的?
若是沒有一個好的藉口,就擅自調值曾毅,或者是其他,怕是皇帝會以為內閣的大學士們不安分了。
皇帝雖然信任內閣大學士,甚至,對他們尊敬有加,可是,這並不代表皇帝認定了內閣會盡心輔佐太子,若不然,何苦替太子尋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書生,以隆恩連越數級,直至現今的五品上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
先皇歸天,朝臣們欺負幼主的事情不在少數。
若是此時,敢毫無緣由的動了曾毅,怕是皇帝立即就會聯想到這上面去。
一旦關係到皇權,哪怕當今聖上如何仁厚,都絕對不會輕易饒恕這些可能出現情況的臣子的,哪怕其是內閣大學士,皇帝也絕不會手軟。
事情就是如此的矛盾,可是,內閣也絕對不會坐視一個未來有極大可能成為隻手遮天,凌駕於內閣之上的存在出現。
這,也可以說是內閣的諸位大臣為了朝堂著想,也可以說是他們不允許皇權之下,還有別的勢力哪怕是皇權之下的個人,能凌駕於內閣之上。
只要有這個苗頭,他們都會立時掐滅,哪怕這個官員是他們之前想要培養的人才,也是不行的,也必須要摧毀。
這些隱情,馬文升這個吏部尚書都清楚,他們這些老臣之間,雖然常有爭端,可正因為此,卻也彼此不需要說出來,都知道對方在謀算什麼。
只是幾次見內閣幾位大臣看曾毅的眼神,雖然帶著笑意,可馬文升卻能從中看出異樣來。
馬文升雖然不願意六部歸屬於內閣管轄,可卻也不想未來真出現個一手遮天的權臣來。
說也奇怪,太子對曾毅,兩人的關係極好,尤其是太子對曾毅流漏出的態度,亦是尊重的很,這也是內閣擔憂的主要原因。
琢磨了許久,馬文升才決定在這件事上目無一切,既不理內閣,也不幫曾毅,最終結果如何,就看曾毅運氣如何了。
這也就曾毅的感覺之準,在這京察之事上,馬文升是絕對不會奪自己權利的。
是以,曾毅才會敢如此光明正大的威脅左右兩個侍郎,或者,準確的來說,是威脅左侍郎王桂。
比威脅,哪有在皇帝跟前的狀子厲害。
馬文升在堂上坐著,笑呵呵的看著王桂鐵青的臉色,也不阻止。
在吏部,王桂對馬文升這個部堂,並不算上尊重,不為別的,就是因為王桂是內閣的人,準確的說,是內閣首輔劉健的人。
自以為有內閣首輔做後臺,王桂甚至敢喝馬文升爭吵。
現如今,能看王桂吃癟,馬文升是樂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