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第2/4 頁)
一個太監罷了,在當今聖上的寵信下,都囂張到了何等的地步,更何況是曾毅了,名正言順的朝廷官員,更有先帝賜予的金牌。
別說是刑部尚書了,就是皇親國戚,沒看曾毅也能拉下馬嗎?寧王朱宸濠,現如今,可不就是一直被軟禁在京城的嗎?
雖說是寧王有謀逆的意圖,可,若非是他派人刺殺曾毅,指不定,曾毅段時間內,還真未必會去管這事的。
是以,閔珪這個刑部尚書,若是曾毅真的想要動他,是絕對能拿下的,這,就是要看曾毅的決心了。
而閔珪,自然也該清楚這個道理,只是,這個時候,他也不能說,聽天由命,看曾毅的心情吧?若是那樣說,他的臉面,也真是丟的一乾二淨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只是,曾毅動內閣,只是一個假設,他有這個能力,但是,不代表他會動。…。。…
除非,曾毅願意承受一些名望的損失的代價,若不然,想要動內閣,曾毅就要先考慮一番。
這是有能力,但是,要考慮得失的問題。
可,這只是對內閣而言,可,對刑部而言,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雖然刑部尚書是六部九卿之一。
可,想要動他,卻是比內閣要容易多了。
“其實,咱們或許還有一線轉機。”
閔珪的好友一手在桌子上輕輕敲了幾下,眉頭稍微舒展開了一些,卻是看著‘門’外的月‘色’,低聲道:“你不妨給曾毅去一封信,對其在湖廣一案,進行一番肯定,就足夠了。”
“亦或者,你行文湖廣提醒按察使司,嚴懲一番。”
閔珪好友所說的這兩種方法,的確不錯。
第一種,那是直接向曾毅示好的,若是曾毅不是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動他這個刑部尚書的位置,看到信以後,肯定會考慮一番的。
畢竟,現如今,曾毅沒有自己的勢力,不存在什麼勢力之間的爭鬥。
而第二種,則是委婉一些向曾毅傳遞善意的一種方式。
之所以說出第二種方法,是閔珪的好友看的清楚,閔珪是絕對不會用第一種方法的,這,也涉及到了面子問題。
朝廷當中是有官員喜歡趨炎附勢。
可,卻也有官員最為在乎名聲和麵子,而閔珪,就是其中之一,若是讓他為了保住官職而向曾毅卑躬屈膝,哪怕是稍微有這麼一點的意思,都是不成的。
若是如此,怕是閔珪寧可丟官罷職。
是以,閔珪的好友才說出了第二種折中的法子。
“本官乃是朝廷欽命刑部尚書,無須看任何人的臉‘色’。”
閔珪卻是搖頭,若是像朝中的一些老臣低頭,這個,閔珪還能忍受,可,曾毅的年紀擺在那裡,若是傳了出去,他丟不起這個人。
閔珪的好友苦笑,他就知道,會是這麼一個結果,所以,才會說了第二個折中的法子,只是,沒想到,這個折中的法子,也不成。
“若是他曾毅真敢撤了本官的官職,那,本官自會當面問清,本官是何處做錯了,他必須要給本官一個‘交’代才行。”
閔珪的倔脾氣卻是上來了,身為刑部尚書,或者說,刑名這一塊的官員,其實,都有倔脾氣的,這是他們平日裡所要經歷的給慢慢積攢出來的。
閔珪的好友苦笑,有些話,他是沒說出來的,若不然,怕是閔珪要和他翻臉的。
但是,心裡,閔珪的好友卻是看的明白,完全知道,閔珪剛才的這一番話,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或許說,閔珪,太過高看自己了。
朝廷大臣,是官員們眼中的大臣,是朝臣眼中的重臣。
可,在皇帝眼中,臣子,終究是臣子,只要不是邊關手握重兵的大將,其餘的,只要皇帝不滿意,那,根本就不用顧忌那麼多。
而曾毅行事,像來是不會‘亂’了分寸的,也不會給人留下什麼明顯的把柄的,他若是想要京城刑部尚書換人,肯定是要經聖旨的,到時候,聖旨下達,你難不成,敢違抗聖命嗎?
亦或者,你敢找皇帝問話不成?若是那樣,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還會留下猖狂的名聲。
若是找曾毅理論,你又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是曾毅在背後用力的?
有些事情,雖然看的明白,可,若是沒有證據,那,只能是心裡明白,卻是不能拿到檯面上的,若不然,就是落了下乘的,且也不會被任何人所認可的。
而且,若是聖旨上,隨意找個理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