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2/4 頁)
指揮使和千戶百戶影響最大。
平日裡,這些個指揮使千戶百戶們各個都是吃空餉等等,可以說是各種好處撈淨了。
如今,自然不會甘心被人奪權的。
所以,私下裡,只要有人挑頭,聯合起來,鬧事,也是極有可能的,而且,只要事情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不把事情徹底鬧大,基本上,朝廷都是以安撫為主的。
畢竟,這是軍備,而非是文臣官員。
事關重大,若是軍備亂了,那可就真的亂了。
所以,王守仁才會說,這事,不同於曾毅所碰到的事情,因為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自上而下,一個,則是下面自己發動的。
“這事,其實,說難也容易。”
最終,王守仁停住了腳步,道:“只要揪出這件事挑頭的幾個進行處置,自然就成了。”
“下面的普通兵丁,其實只要沒了這些指揮使千戶百戶的約束,他們倒是不會鬧事的。”
王守仁這話沒錯,不說別處的兵丁,但說這南京的兵丁,上次曾毅在南京的時候,大動干戈,可是清除了南京的所有老弱病殘兵丁。
而且,都發放了足夠的銀兩,根本沒出現什麼亂子,剩下的這些兵丁,暫時,其實是不會動他們的。
畢竟,凡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按照曾毅的打算,是先裁老弱病殘,這些其實也都願意回家,更何況曾毅給發的銀子都不少。
而這之後,就是對那些都指揮使千戶百戶進行調整了。
在這之後,要安定一段時間,軍心穩定,然後,若是在進行裁軍,也只會是一少部分了,那就是家中獨子者,或者有意歸家者。
但是,若是有意歸家者,這個,卻肯定是不會給予銀兩了。
但是,最後這個,或執行或不執行,都無關大局了。
所以,南京軍備下面的兵丁們,其實,已經和這次軍備革新無關了,因為他們的革新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
所以,只要沒有上面的這些個指揮使千戶百戶的帶頭,這事,也就評定下來了。
但是,這些個鬧事的軍官也都不傻,鬧事之前,王守仁這個兵部尚書也不可能派人一直盯著他們啊。
如今已經開始鬧事了,他們之間,卻是都不聯絡了,應該是之前就商量好了各種對策,什麼情況應該怎麼應對。
如今,哪怕是錦衣衛想查出是誰牽的頭,怕也是難了。
殺雞儆猴?也要找著適合的才行。
若不然,只會激發更大的事端來。
而像是曾毅那樣,直接把人都給抓了,這事,王守仁是沒那膽子的,且,王守仁和曾毅的行事作風,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若是換成是曾毅在南京城坐鎮,下面的這些指揮使千戶百戶們,也都不敢鬧事,曾毅那性格。
真要是惹怒了,那是真敢把整個南京城的指揮使及千戶同百戶全都抓了砍頭的。
下面的這些軍官也都聰明著呢,也就是掐準了王守仁這個南京兵部尚書不敢如此,而且,又是這個節骨眼上,才會如此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天下,怕也就是曾毅有那膽子了,換成是旁的任何一個官員,都沒那膽子的。
若是換了旁的時候,解決這問題,其實也不麻煩,可,偏偏,這事情出在曾毅在京城,準備聚集天下大勢,協大勢而行的時候。
下面的軍官,可是有精明之人的,這個時間,掐的太準了。
“若不然,咱們先同意了他們的條件吧。”
旁邊站著的官員小聲開口,臉色有些不安的看著王守仁,畢竟,這等於是妥協,退讓了,說的難題些,一旦如此,那,王守仁這個南京兵部尚書在南京軍備的威懾力,立時會下降不少。
這是有損王守仁威望的事情,他這話原本就不該說出來的,可,若是不說,也是不成,畢竟,這麼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
“退讓?”
王守仁苦笑,眉頭挑了一挑,然後緊緊鎖在了一起:“只怕他們會更加的得寸進尺啊。”
“而且,這個頭,不能開,若不然,日後,定然有依樣畫葫蘆的。”
王守仁這話,卻是不錯,他是曾毅的親信,行事,肯定是要替曾毅考慮的,他今個要是退縮了,就等於是把這麻煩推給曾毅了。
日後,整個大明朝退行軍備革新的時候,其他地位,若是也如此,那曾毅該如何辦?
是也和他王守仁一樣,選擇退讓?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