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第1/4 頁)
這其中,內閣其實是支援曾毅進行革新的,這一點,曾毅知道,也能夠確認,因為內閣的態度能夠看的出來。
從最開始的排斥他曾毅,到如今的能和他聯手,這就很明顯了。
而且,曾毅不認為內閣的幾位大學士會是那種栽贓陷害他人的卑鄙小人,這一點,歷史上是可以查證的,如今內閣的幾位大學士,可以說全都是謙謙君子。
可是,這件事,若是沒人洩露出去,那,劉瑾只會惱怒劉大廈,而不會牽扯到他曾毅身上。
除非是有人告訴了劉瑾,若不然,劉瑾是猜不到的,至於其他的,錦衣衛雖然在暗中幫助內閣,可是,劉瑾也是不可能有任何證據,而且,至多,只是猜測。
而猜測,不足以讓劉瑾下決心針對曾毅,而且,還是如此的栽贓陷害。
這也就是說,有人告訴了劉瑾,他東廠的那些番子被滅,其實是他曾毅在背後出的主意。
而這事情總共四個知情人,內閣當時的三位大學士和劉大廈,既然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不可能說,那就只剩下劉大廈一人了。
也就是從此,曾毅才算是暫時確定了對劉大廈的懷疑,而恰恰這個時候,錦衣衛那邊也搜查到了一些訊息,兩相結合之下,曾毅能夠肯定,這劉大廈是守舊派的官員的可能性足有七八成之多。
而後,錦衣衛那邊就更是緊緊盯著劉大廈了。
至於劉瑾那邊,最開始的訊息卻是不怎麼能牽扯到劉大廈的。
劉大廈也聰明,一直都隱藏的很深,從不輕易拋頭露面的,甚至,若非是曾毅懷疑到了劉大廈的身上。
更有錦衣衛的情報蒐集,劉瑾一直以為,和他談事情的官員就是守舊派如今的盟主。
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劉瑾也是被糊弄了的。
而既然確定了劉大廈的身份,那,剩下的一切,也就好佈置了,只需要在劉大廈這個兵部尚書身邊安插足夠的人手,那,隨著劉大廈的一系列動靜,事情自然會弄清楚的。
而且,劉大廈是兵部尚書,他原本就性子烈,和真正的文臣是有些區別的,如此一來,其派人刺殺,殺人滅口,倒是正常多了。
而第二道聖旨,卻是言道,當今聖上曾有懷疑朝中有奸佞作祟,奈何,奸佞藏匿不漏,陛下和首輔劉健定下了一出計策,以劉健詐死,引出那幕後的奸佞賊子云雲之類的。
這兩道聖旨,第一道聖旨,自然不必提,那是殺機無限,要誅殺三個朝廷大員的九族,而且,其中一個,還是如今的兵部尚書。
這第一道聖旨,帶給人們的是冷意,森寒的冷意,殺機。
而第二道聖旨,卻是讓所有人都明白,原來,那在御駕回京的時候,當街參奏內閣首輔的御史也是奸佞之一,是想要陷害首輔的,只可惜,早就被皇帝猜到,和首輔設下了這出計策來。
只不過,那御史的遇刺,卻是被形容成了意外,而皇帝和首輔的佈局,則是因為這場意外而更加完美。
如今,案子已經了結,那背後的奸佞,則就是劉大廈等,這一干的官員,至於為什麼,他們想要入內閣。
可以說,這第二道聖旨也是把問題給說的有理有據,徹底的把可能留在劉健身上的汙名全都給清晰了。
不過,這一切,卻都並非是百姓及百官所關注的。
在這第二道聖旨之上,百姓和百官最為關注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詐死。
不管是什麼理由,也不管別的什麼,所有人都覺得,劉健這個內閣首輔的詐死,似曾相識,感覺很熟悉,似乎是曾經在什麼地方見到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這念頭,在所有人的心裡升騰。
最終,終究是有人想了起來,那似曾相識,是在曾毅曾大人,也就是這次被栽贓陷害的主角的身上出現過。
只不過,劉健這次的炸死,卻是加強版了,之前曾毅可不就是喜歡用裝病,詐病來哄瞞人的。
而如今,劉健這個內閣首輔用的,卻只不過是比曾毅的更狠一些,直接詐死。
這算什麼?
曾毅用詐,如今,首輔也學會用詐了。
以後,曾毅和首輔在病了,到時候,估計所有人在去探望之前,就該先聚在一起,你猜這次是真的假的?
真的?
假的?
好,買定離手!
這雖然是玩笑話,可是,在百官當中卻也算是傳開了,畢竟,這事情也算是太坑了。
原本,劉健這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