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部分(第1/4 頁)
“甚至,軍餉,都有拖欠的時候。”
“百官為國操勞,軍士駐守邊關,可俸祿糧餉都不能準時,著實讓人心痛啊。”
曾毅這話,讓幾位大學士有些面面相覷,可,心裡,卻也同時升起了一股不好的念頭。
可,曾毅這話,說的卻是有情有理,就是他們幾個內閣大學士,也不能說曾毅這話有錯的,若不然,傳了出去,他們幾個大學士可就成了罪人了。
李東陽這個老好人沉吟了一會,看著不在吭聲的曾毅和皺著眉頭的首輔次輔,卻是嘴角微微一笑,開口道:“曾大人放心,之所以拖欠,實屬國庫空虛,無奈之舉,如今,國庫若能充足,這些肯定是不能也不敢拖欠的。”
“軍士駐守邊關,就是咱們這些大臣的俸祿能拖延,可,只要有銀子,也不能拖延了軍餉的,若是國庫充足,自然更是不必提的。”
李東陽的這話,說的卻是有頭有尾,而且,很是圓滑的回應了曾毅剛才的話。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啊。”
曾毅一手在桌子上點了幾下,嘆了口氣,看著首輔劉健,繼續道:“依著本官來看,國庫若是充裕了,可不能用個精光,總是要留下一些備用的。”
這話,是衝著劉健這個內閣首輔開口的,旁人也就無法搭腔了。
“這是自然。”
劉健點了點頭,卻是已經有些明白曾毅的意思了,這是怕國庫有錢了,什麼事情原本拖著的,全都批了,到時候,這銀子流水似得用出去了。
這整個大明朝用銀子的地方多了,那些個要銀子的官員,恨不得能誇大幾十倍要,若是誰開口都應了,別說是二十倍國庫的銀子,就是三十倍,四十倍,也未必夠用的。
第656章三倍
“其實,國庫那麼多銀子放在那,誰都想用,這是自然的。”
曾毅笑著,一副十分理解,似乎剛才他說的那些個事情,是十分過分的事情一般,不過,話頭一轉,曾毅繼續道:“以前,國庫沒什麼銀子,就不說了,可,若是這一次真能有這麼多銀子入國庫,不妨立下個新章程。”
劉健雙眼一眯,知道這是最後的重頭戲了:“曾大人請講。”
“國庫若是沒了存銀,若各地有天災,國庫無法撥銀,軍餉要拖延,百官俸祿要拖延,甚至,若有戰事,也將因此而貽誤戰機。”
“依著本官來看,若是國庫能夠充裕,不妨藉著這個機會,定下個規矩,國庫內,平時應存有三倍國庫年入摺合白銀數目。”
“若是有超出的,自然,該幹嘛幹嘛,酌情批准也就是了,可,若是低於三倍國庫收入,到了這個界限,那,除卻軍餉,百官俸祿,天災外,其餘一概不予批准動用。”
曾毅笑眯眯的看著幾位內閣大學士,道:“不知諸位閣老以為如何?”
其實,原本,曾毅想著的可不止是三倍國庫收入的界限的,只不過,後來想想,這年頭也沒什麼金融戰爭啊之類的,三倍,足夠了。
畢竟,這三倍可是純收入,也就是各地收繳上來的歲入,而沒有扣除百官所需要發放的俸祿,軍餉啊之類的。
而有這三倍的界限打底,就算是大明朝連續三年沒有一絲一毫的進項,也能支撐的。
更何況,這種最壞的打算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就算是發生天災**,至多,也就是倒貼進去國庫一年半數的收入而已,這是曾毅已經預算過的。
這也意味著,真發生天災**,也要連續六年,才能吃空國庫的。
而至於打仗,這個,則是沒法預測的了,但是,若是單純的打仗,國庫歲入持平的情況下,而這三倍的國庫只是支援打仗,那,也足夠三年左右的戰爭了。
因為糧餉有當年的歲入持平,國庫的寸陰,是招兵,武器鎧甲等等的。
而天災戰亂連續發生,那,國庫的三倍額度,也足夠支撐個一年半左右了。
至於再多的,國庫也不能存太多的寸銀了,全都堆在那,也不利於大明朝的發展。
所以,在曾毅看來,三倍,差不多了,若是真有需要,等日後大明朝蒸蒸日上的時候,可以在進行提高,但是,現在,大明朝用錢的地方不少,所以,暫定為三倍。
曾毅的這個問題,劉健等人卻是沒有立即回答,只是皺眉沉思,他們也知道,曾毅這麼做,是有備無患。
可問題是,若是此,那每年將會有三倍國庫的寸銀不能動,這對於習慣性的國庫沒存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