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4/4 頁)
自大,相信鄭靖業有不知道多少種辦法進行人工隔離。
回家的路上池脩之拉緊了韁繩,暗想今後的路要怎麼走。留在京中,就不能呆在相府!在沒看上人家閨女想玩養成之前,考進相府編制當個公務員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就不行了。畢竟從相府出來,就略帶一點“門客”色彩。想盡快提升自己的份量,還是得去拼搏,揀那難做的事兒做好了,才能有高回報。
唔,今年是大考的年份,不如報名考一考去?雖然是要到地方上任職,但也容易出成果。或者如果能到大理寺或是刑部等處,也是專業對口,只是他的組織關係還掛在相府。要不要從相府辭職呢?然後……唉唉,求一求老師,幫他入大理寺?
身份背景後臺真很重要啊,沒人幫,有才幹也難成名。池脩之想法倒不極端,沒有什麼故作清高,有效利用資源,也是能力的一種。其實也談不上什麼利用,哪有那麼清楚的賬本?如果什麼事都要用利益上的益助來說明,未免失之偏頗了。大家互相幫忙,互惠互助而已。
池脩之沒有想到的是,幫他一舉成名的並不是他的靠山,而是靠山的對頭,這就是後話了。他現在依然擔憂著能不能娶到中意的媳婦兒。
顧益純的心思與鄭靖業是一般的,他們上了年紀,不定能看到鄭琰長到多大,是要及早定一個可靠的人。池脩之是顧益純的學生,出身是鄭靖業給的,至少比其他人可靠不是?
應該說,池脩之贏就贏在了年齡上,不是他的年紀,而是鄭琰與父母的年齡差。
鄭琰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老師給半賣半送了,她正在跟人打嘴仗,說是打嘴仗,實際上是她在碾壓。
年前年後,鄭琰很忙,被自家阿孃還有慶林長公主帶著四處應酬。用兩位女士的話來說就是:“過了年你就十一了,不能再當自己是小孩子了。”鄭琰掐指一算,十一歲也就是小學畢業班的水平,還得是提前入學的,分明還是祖國小嫩花骨朵一枚。
母命難違,師母之命也不好抗,乖乖打扮了起來去串門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