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官宮婢去打聽,宦官宮婢哪裡敢惹這個事?這不是找死麼?無不回說:“奴婢們實沒道理去衙署打聽的道理,一去,萬一有人說東宮如何如何……就怕傳到太子耳朵裡。”其實他們知道是誰,只是不敢說。蕭家的女孩子,造反都能幹得出來,還有什麼是做不出的?池脩之這貨又是礙了太子的眼的,一捅出來就是一場家庭革命,最後最倒黴的還不是他們這些人 ?'…'郡主可能就被罰個思過,他們命都能沒了。
新昌郡主還沒有彪悍到位,也沒有腦殘到位,還知道打聽朝臣不好,也知道她爹最近心情不好不能惹。
其實她早就聽過池脩之的名字了,顧益純收徒弟是個大新聞,她聽過了,沒往這上頭想。近來池脩之名聲大噪,新昌郡主在東宮聽了一堆:“池家子真無禮!小小年紀心機深沉、手段毒辣,睚眥必報……”等等一類壞話,也恨得罵這貨:“目無君上,惹阿爹生氣,真不是好人!”害她不敢妄動。壓根就沒想到她看上的那個人,就是池脩之。
妹子再彪悍,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框架裡的,東宮郡主跑到國家機關工作場所去倒追一個漂亮少年,新昌郡主也自覺過意不過,只能巴巴地期望“偶遇”。偶遇一兩次,結交個有為少年,她爹應該不生氣的吧?看那少年的年紀、官服,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背景,是達不到的,應該……可以做郡馬吧?
池脩之哪是沒事兒跟女人“偶遇”的人呢?他努力上進尚且來不及,入了大理寺才發現,這個時代當官並不太難,你想混日子也能混得下去。但是,如果想要升級,這裡面的知識並不是靠一點小聰明就能夠混得開的。池脩之像一顆小幼苗,拼命吸收著養份,努力茁壯成長成參天大樹,好給老婆靠。
手上有硬本事還不算,還要會交際,還要摸準了政治走向,反好了皇帝的脈,對朝中各方勢力有著敏銳的感觸。這些都是池脩之要修煉的,真是恨不得一天當八天來用。
饒是如此,池脩之還是注意到了翠微宮前會經常出現一個少女,新昌郡主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這是誰呢?
池脩之是不會直接發問的,他只要留心聽就好了,這世上不但是女人好八卦,男人八卦起來,嘮叨程度也不比女人差。大理寺並不是一個特別忙的部門,諸如偷雞摸狗這樣的案件是不會遞到他們的面前的,必要判了重刑,又或者影響不好,又或者涉及到法理,還有各地方比較難斷的案子,這才有讓他們參與審理的必要。
池脩之幹了一陣兒就看明白了,像他這樣新進份子,總是被分給各種瑣事量大、還不怎麼重要。當他在皇帝面前露一小臉兒,這樣的“雜活”就分得少了,御史只是說了他一句,他當面就撅了回來,顯見是個不好惹的人。又有唐文淵多少給了些照顧,他便不如以前那樣忙,每天還可以有時間作些研究了。
很閒,就有功夫聽八卦。老男人比老女人還碎嘴,大理寺裡倒有幾個官油子,四、五十歲年紀,還與池脩之一樣是大理寺丞,眼看升遷無望,不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事推池脩之上前:“我等俱老,池郎年少,正該上進些才是。”也算是給池脩之一個表現的機會結個善緣,也是自己可以躲懶。
池脩之的一大八卦來源就是這張、王、李、趙四個同事。趙丞據說還是鄭琰三嫂的遠房親戚,也算是有點關係。池脩之有個好姓氏,池家敗落幾十年,但是池脩之本人在皇帝面前掛了號,又有復甦跡象,趙丞也存了些結好的心思,偶爾還會提醒一兩句。
李丞是名門李氏之後,與李俊還是族兄弟,他卻不大像李俊那般名士灑脫。無奈本人水平有限,想上進也上進不起來,倒是有一大愛好——八卦!他是四人裡面的八卦廣播員。
張丞、王丞並非出身名門,少時努力,如今能爬到這個位子上,也自知差不多到頭了。在趙、李二人面前略覺不足,如今來了個池脩之,來頭比趙、李二人還大,且不說他那位老師,就是“池”之一姓,也很讓人敬畏的。
當然,如果有機會更進一步,他們也不會不去爭。其實這四人也並不是一路,比如王丞就對東宮有些好感,張丞巴著唐文淵,算是隱形鄭黨,只是眼下大家面上相處得極是和諧。尤其是對池脩之,這小子過於年輕,又有出息,現在得罪了他,日後若他得勢,子孫落在他手裡,真是讓人死不瞑目。
大家對他都挺客氣,有八卦也算上他一份兒。這不,李丞捧著茶碗兒:“怎麼新昌郡主這幾日天天往這翠微宮前晃盪?”
趙氏也伸頭一看,皺眉道:“真不像話!”
張丞看一眼池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