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蕭令先聽得一陣心虛,皇帝最後說得是這個理兒,蕭令先聽進去了,只是不能很快消化:“不能開一特例?律法上說得細一點兒如何?”蕭令先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梁橫的那個細細的條陳。什麼嫡母如果寬容怎麼樣,如果不寬容怎麼樣一類。
“最好不要有特例,有一就有二,終至人人效仿。律法,不能分得太細,越細,越沒辦法去執行。本朝斷案,除了律,還有例呢!”
蕭令先低頭想了一想:“如今朝上吵得也太熱鬧了。”就因為律法不能太細了,所以要吵出一條言簡意閡又能表達各方觀點的妥協條文來,真是費心口舌。他爹說得有理,不過,他還是覺得梁橫有可取之處,梁橫的大局觀不太好,但是,某些地方,還是能當成快刀來用的。
皇帝失笑:“這不挺好麼?你看他們現在還咬著秦越不放嗎?”
蕭令先啞然。
皇帝幽幽地道:“我只盼他們能吵到我死,他們也就老實了。”
蕭令先的眼睛溼潤了:“阿爹!”
皇家父子在上演溫情劇,鄭琰正在燈下跟池脩之撥拉著算籌算家用。
“唉呀呀,怎麼這麼麻煩呢?”鄭琰支起胳膊託著腮。
池脩之手指翻飛,擺弄著算籌,把手上的這一點算完才回答道:“家事可不就是這麼瑣碎麼?”做這些工作他比鄭琰還要熟練,他自幼就是管著兩邊的家庭事務的,不似鄭琰,杜氏、趙氏再鍛鍊她,也沒有事無鉅細全放手給她去做的道理。
鄭琰看了看手中的冊子,她建檔的意識比較強,事情多,當靠腦子也怕記岔了。鄭琰道:“倒不如先去教坊招幾個人過來頂一頂,眼下就是弄出人來,也要聘教習,一時半會兒也當不得大用。”
兩人在商量著蓄養家伎的事情。
宴請奏樂是常有的,池家沒有家伎,鄭家給鄭琰的陪嫁裡也只有區區十人,又是歌又是舞的,非常不夠用。
池脩之道:“再兩天就要請岳父岳母過來了,確實侷促了。”怎麼想,怎麼覺得……老婆嫁過來之後是跟著吃苦了。
“還有你的同僚們呢,不設伎樂,未免寒酸,這樣很不好,”鄭琰嘟了一下嘴巴,“還得有支能拿得出手的曲子才行。”
池脩之捏捏鄭琰的鼻子:“家中還有古曲的譜子,可惜不能用啊。”不流行了。
鄭琰眼珠子一轉:“歌舞就交給我好了!只是要再養上二、三十個人,我著實肉疼。不養又不行,好惆悵啊~”
池脩之手一滑,險些跌到桌子底下去了:“覺得不划算就不要養,教坊裡每有新歌舞的,寫個條子就能招了來,外面常以能請得到教坊司頭名為榮的,自家養不養,也沒什麼。”
“你怎麼知道這些的?”故作懷疑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啊。”
“我就不知道。”
“咦?”
鄭琰換了隻手:“從來沒人在我跟前說這個。”
池脩之嚴肅地道:“很是很是,你這一說我倒想起來了,縱使養了伎樂,也要好生看管,不許生亂的。”
“哈?”
池脩之到底是世家出身,很多規矩都是精熟:“不可使子弟耽於享樂!”
鄭琰點頭:“我孃家那裡是劃了一個院子,不許伎樂擅出。待他們年紀大了,或留作教習,或給錢養老出籍。我們卻是見不到的。”
“岳父岳母想的周到,咱們也這樣辦吧。唉,據說以前,祖上也是這樣辦的。”
“成,眼下先請教坊,我這就著手尋些人來,慢慢教習好了。”
池脩之略有不好意思地道:“伎樂雖不是不傳之密,也不是太張揚才好。”
“我省得,”鄭琰又低頭看了一下帳本,再看看滿桌的算籌,“帳太煩。”
池脩之道:“你不消算得太細,慢慢看他們有靠得住的人,拔作帳房。葉氏父子忠心是有,以前沒管到這麼多的事情,先讓他們把老宅的事兒管起來罷。”擺明了不會插手媳婦兒的嫁妝。
“好。阿爹阿孃的口味我知道,廚房也做得順手。你要請些什麼人,早早寫了名字來,我看一看,能打聽得到的最好,廚下也好有所準備才是。”
池脩之笑道:“他們這許多人裡,有些是你知道的,譬如郭八,你問五娘就知道了。還有些人,有酒就行,到時候把你的娘子軍們準備好,別讓他們發酒瘋就行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準備就緒
鄭琰一翻手,掌心朝上:“名單呢?究竟有多少人,我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