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最關鍵的門戶,若是強行攻打,不知要損失多少軍隊,但有楊佛嵩在,一切就簡單多了。
如今秦軍的精銳部隊都被調回長安了,在知風堂的配合下,楊佛嵩很快聯絡上昔日的部下,然後輕鬆地佔領了潼關。
關外張暢之的五萬軍隊早做好了準備,另外三萬水軍也由潼關外逆水而上,水陸並進地殺向長安。
而這個時候,何無忌在打退聯軍後,也已經揮軍南下,長安會戰終於要開始了。。。
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四面圍城
更新時間:2014…9…8 9:29:15 本章字數:3217
為了一舉平定秦國,路強這次幾乎動用了全國半數的兵力,四十餘萬大軍從各個方向殺入秦國,這無疑乃路強重掌權力後,最大的一次動作。
平定秦國後,不論是版圖還是實力,現在的晉朝,都將遠邁奠定晉朝江山的司馬氏先祖。
路強沒有親自參加這次最大的會戰,而是以何無忌為前敵總指揮,他本人從上黨出來後就回洛陽了。
路強早就答應過何無忌,北伐之戰一定要讓他參加,這是一個漢人的終極夢想,路強不能、也沒有理由阻止他。
況且秦國平定之後,還有無數的事要做,作為皇帝,他只需在幕後掌控全域性就是了。
何無忌火燒聯軍,隨即放沮渠蒙遜回北涼的訊息早有鷹信送到他手中,對於何無忌的決定,他是絕對支援的,況且他也知道李暠不是安生的主,必須給其找點事做,不能讓李暠趁機做大。
長安、曾是大漢的國都,若一顆璀璨的明珠般鑲嵌在關中大地上。雖歷經戰火,但憑藉其豐厚的底蘊,再經姚興重建,早已恢復了昔日的雄渾。
城牆又高又厚,遠遠望去,彷彿一個多角的怪獸匍匐在那裡,城牆每隔一段,就有一處角樓探出,這樣的設計就是可以有效地殺傷向上攀爬的敵軍。
護城河是引的渭水,即寬且深,上面甚至可以行駛千旦戰船,不過姚文宗顯然知道晉軍水師厲害,所以早就在水下佈滿暗樁,除了木筏,船隻幾乎是寸步難行。
在護城河外圍才是二十萬秦軍大營,另外十萬則用來防守城牆。
趙倫文是第一個到的,他的任務是威懾秦軍,不使其逃竄及威脅晉軍糧道。而何無忌大軍並沒有耽擱多長時間,幾乎是與文處茂前後腳趕到的。
何無忌是先擊潰聯軍才來的,卻沒耽誤幾天,可見他有多急了。
大營紮下後,何無忌顧不上喝口水,一面召集趙倫文、文處茂、鄧祥等人來議事,一面來到長安城外觀察敵軍地形。
張暢之大軍剛出潼關,如今還在路上,大戰還沒有正式開始,現在也無需他急著趕來。
不過就張暢之的為人來說,顯然也會日夜兼程的,畢竟作為一個軍人來說,這樣的大戰,今生怕也就這一次而已。
何無忌帶著侍衛們在遠處望著長安這座古城,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一百多年了,漢人終於殺回來了,而這麼偉大的戰役由他來指揮,他心中已經不知該如何感謝皇帝陛下了。
對何無忌來說,拿下這座城市並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不能將其破壞太嚴重,雖說皇帝沒給他下過這方面的旨意,但何無忌又怎忍心破壞這千古帝都?
時間不大,趙倫文、文處茂、鄧祥,紛紛打馬趕到。
這幾人如今都是坐鎮一方的大將,各自手下的軍隊都已經不下十萬,平時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在這裡重逢雖感親熱,但最大的感覺還是對方變化太大了。
趙倫文是出自何無忌帳下,而文處茂則是被趙倫文帶出來的,鄧祥的軍階雖低,卻也是路強的心腹愛將,這幾個人,任何一個站出來都是跺跺腳四方亂顫的主,如統帥不是何無忌,恐怕別人還真指揮不動他們。
鄧祥畢竟年輕些,在他想來,徹底消滅敵軍就是了,管他有什麼破壞呢?戰爭就是這樣的。
趙倫文和文處茂同何無忌的想法差不多,雖說皇帝不可能再把都城遷到這裡,但很可能會把這作為陪都的,畢竟這裡曾是大漢的都城。
“大帥,末將的想法是先以烈火摧毀秦軍外圍,只要消滅這二十萬軍隊,長安也就同剝了殼的雞蛋了”
何無忌對鄧祥的話不置可否,趙倫文卻道:“秦軍顯然對我軍的火藥已做的防備,鄧將軍可仔細看,秦軍營帳距離很大,而且營帳間都備了滅火之物,所以再按從前的辦法,恐怕收效不會很理想”
文處茂也點頭道:“以末將看來,姚文宗是想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