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的嚇人。
群臣見禮以畢,路強也不耽擱,直覺就把發生在揚州的事說了從來,並要群臣儘快拿個主意出來。
王鎮惡首先道:“陛下,佛教信徒不是一般的教眾,其廣泛度,上至七十老翁、下至垂辮童子,各行各業無所不有,處置起來必須小心謹慎,臣建議,應以安撫為主,武力鎮壓為輔”
佛教徒實在太多了,就是讓路強殺,他也殺不絕,而且正如王鎮惡所說,佛教徒遍及各行各業,一個不慎,會出大亂子的。
不過路強卻不同意以安撫為主的主意,就象一個頑童似的,你若過分縱容,他只會變本加厲,到最後你想收服也收服不住了。
在坐的都是文官,何無忌等武將雖也在江陵,但除了有大事發生,他們很少來談論政務,不過今天情況特殊,路強已經命人去找何無忌、趙倫文等人了。
王誕善於揣摩路強的心思,見路強聽了王鎮惡的話不置可否,就知道路強不贊同王鎮惡的主意。
沉吟片刻道:“陛下,臣覺得這件事幕後一定有人組織,臣建議先以言語安撫不明真相的百姓,然後抓其頭腦,這樣鬧事的信徒沒了主心骨,自然就散去了”
這時有近侍報,何無忌、趙倫文、鄧祥等將領到了。
何無忌等人向路強見禮之後,聽了旁邊官員的解說,再看路強已經把目光落在他們身上,就知道皇帝是要聽他們的意見。
何無忌毫不猶豫地道:“這沒什麼可商量的,大軍圍之,勒令信徒散去,有不遵從者,格殺勿論”
武將就是武將,提的建議都是鏗鏘有力,不過卻正合路強的口味。
陶淵明搶先道:“萬萬不可,一旦其他地方的信徒知道揚州血腥鎮壓信徒的事情,弄不好是要出大亂子的,臣贊同王尚書的辦法,應以安撫為主”
王誕見自己的主意也沒有被皇帝採納,腦筋一轉,頓時明白皇帝怕是已經有主意了。
這時就見路強把手指向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兵部左侍郎魯宗之。
“你可是有主意了?”
魯宗之躬身一禮道:“臣有個不成熟的想法”
頓了一下又道:“首先,朝廷要明令各地,加強對治下百姓的監管,嚴禁聚眾,不管是何原因,一經發現,就地拿問”
“其二,下官贊同何大將軍的主意,大軍圍之,限令信徒散去,不然一體格殺,以高壓手段迅速平息這件事,不讓事態蔓延出去”
“最後則是對主謀者的抓捕,不給他們串連其他同夥的機會”
說了半天,只有魯宗之的話最合路強的心思。
時間緊迫,路強已經不想就這個問題再爭論下去,當即下旨給韓延之,以雷霆之勢平息這件事,同時傳旨給檀道濟,要他調軍隊在揚州左近巡視,封鎖道路,抓捕可疑人員。
最後一道旨意則是下給各地官府的,要他們密切注意治下寺院的動靜,有發現聚集的情況,直接鎖拿,不給他們興風作浪的機會。
至於追查幕後主謀的事,自有代千秋去做,這是無需路強操心的。
群臣散去後,路強命人持著自己的佩劍交給魯宗之,命他即刻前往揚州,協助韓延之處理這件事。
原本挺好的心情,被這些和尚一鬧,什麼心情都沒了。剛批了幾道奏摺,近侍來報,國師求見。
這個兄弟的性情不適合管理教會,路強已經打算換人了。
命人把兄弟請了進來,揮手命趙永把近侍們都帶出去,才對兄弟道:“你可是得到什麼訊息了?”
司馬德文苦笑一下,道:“皇兄,可否讓臣弟去山中修行?”
路強這次沒有反對,沉吟片刻道:“他們都要你幹什麼?”
司馬德文在懷中掏出一份厚厚的文書,親手交到路強手上,道:“這是一百三十九家寺院主持聯名寫給皇兄的,皇兄看看就知道了”
路強不用看,幾乎就能猜出裡面寫的是什麼,不過還是沉著臉開啟看了起來。
上面的文字有些囉嗦,不過大意路強還是看明白了,這一百多所寺廟的主持,所說的無非是佛教一心寵佛,不干涉地方事務,歷屆朝廷對待佛教均尊崇有加,皇帝應該秉承先皇的做法,不干涉佛教事務,保護寺廟財產等等。
路強冷笑著道:“一百多家寺廟主持,可是夠嚇人的了”
路強最痛恨的就是被人要挾,一怒之下,就想派人將這一百多個主持全抓起來,不過冷靜一想,這恐怕是幕後主持者最希望看到的。
“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