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4/4 頁)
說,裡面計程車兵怕也得被活活燒死。
這個辦法不行,拓跋珪命三千士兵靠在一起,用頭頂著盾牌,緩慢向前靠過去。三千面盾牌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塊巨大無比的烏龜殼,還真別說,這樣一來,守軍的箭確實失去作用了。
盾牌是鐵質的,點不著,而且距離又遠,滾木礌石什麼的也用不上,守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隻大烏龜靠近護城河。
很快,無數條雲梯從烏龜殼下探出,搭在護城河上,隨即烏龜殼下的魏軍如螞蟻搬家似的,將一塊塊木板鋪在雲梯上。
因為有烏龜殼防護,守軍的箭矢對魏軍的威脅不大。
魏軍在付出近千人的代價後,終於成功將橋架了起來,而等在後面的一萬魏軍也終於潮水般撲了上來。
戰事進行到現在,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魏軍在跨過護城河後,也可以向城上仰射了,這樣一來,守軍的傷亡又開始增加,不過隨在魏軍的靠近,城上的滾木礌石也派上了用場。
每一次丟下去,都會收割走大批的生命,飛逝的生命,折射出生命是多麼的脆弱不堪。
一時間城上城下,箭如飛蝗,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變奏出一曲詭異的樂曲。
雙方雖然都有傷亡,但顯然主攻的魏軍要多過守城的晉軍。
拓跋珪見狀,令旗揮出,再次派出一萬軍隊幫助攻城,他已經想好,即便不能一舉將城攻破,也要給守軍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魏軍的兇猛進攻,可以說是牽制住了守軍,這個時候,那輛令人膽寒的攻城錘在士兵的護衛下,緩緩向城牆靠了過來。
這個東西威脅太大,一旦讓他發起力來,城牆都容易被震塌。
路強命令架起幾具小型投石機,對準攻城錘,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毀掉它。
現代人常說科技帶動生產力,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來說,什麼火槍大炮的,路強是想也沒想過。不過他卻最重視這些攻防武器的發展,在晉國,這些能工巧匠的餉銀待遇也是最多的。
正是有了路強的重視,諸如投石機、弓弩等重武器,無不是當時最先進的。現在這種投石機小巧簡便,投射的石頭雖不大,卻更準確,速度也更快。
隨著檀道濟一聲令下,漫天的箭雨中,十數塊不起眼的石頭以極快的速度向拉拽攻城錘的黃牛射去。
為了不讓黃牛受傷,在黃牛上方都有防護罩,旁邊還有舉著盾牌計程車兵。
但這種防護對石塊來說,簡直就如同兒戲一般,隨著石塊精準的落下,幾頭老黃牛悲鳴一聲倒在地上,而隨著石塊越來越多地落下,支撐攻城錘的木架也“咔嚓”一聲散了架,巨大的攻城錘“轟隆”一聲掉在地上。
拓跋珪在後面還納悶呢,沒見城上落下什麼啊!攻城錘怎麼會倒塌?派人去問過才知道,原來是被城上丟下的石塊砸壞的。
攻城錘這東西可不是說造就能造出來的,而且由於太過笨重,軍中也只有這麼一架。
拓跋珪無奈之下,只能繼續用人命向上堆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