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也就在這個時候,石城大營失守的訊息也送到了。
壞訊息一個接一個,劉裕都有點麻木了。坐在帥案後,眼神飄忽,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局勢發展到現在,劉穆之也沒主意了,按現在的情況看,只有突然出現一支奇兵,或許能拖住路強的荊州大軍,可去那找這樣的人馬?
秦國和燕國倒是有軍隊,可這兩個國家的皇帝都同路強打過交道,顯然不可能為了自己這樣一支即將被消滅的勢力,而來得罪日益強橫的路強。
另外誰願意被路強扣上漢奸的罵名?譙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如果劉裕派人向這兩個國家求救,估計大軍就得自行瓦解。
可就這麼幹挺著等死嗎?
劉裕身邊現在除了劉穆之、劉道規、孟懷玉幾個親信,其餘那些在他勢力強橫時投靠的官員,基本都靠邊站了,這時候都在想著怎麼在皇帝面前邀寵,不扯劉裕後腿已經很不錯了,劉裕又怎敢信任他們?
“都說說吧!下面的仗該怎麼打?”
帳內除了劉穆之、劉道規,還有劉裕的心腹將領趙子貴,這也是最早跟隨他的人。
劉穆之微微嘆了口氣,道:“大將軍,或許我們可以和路強談一談”
劉裕還未說話,劉道規先皺眉道:“都這個時候了,路強還會和我們談嗎?”
劉裕也把疑問的眼神看向劉穆之,是啊!路強的腦袋又沒壞掉,眼看就可以一舉消滅自己了,還有什麼可談的?
劉穆之苦笑著道:“屬下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路強愛惜百姓,江南歷經大戰,正是急需休養生息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有條件地投降他,這樣就可避免很多損傷,我相信這是路強希望看到的”
“你要我們投降姓路的?不行、絕對不行,大將軍,屬下願與路強決一死戰”
趙子貴和鐵戰、範成等人是好友,如今這兩人都死在路強手下,他怎能不對路強恨之入骨?所以聽說劉穆之遙投降,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劉道規比較穩重,雖然也覺得劉穆之有點一廂情願,不過他也知道劉穆之智計過人,這麼說一定有他的道理。
果然就聽劉穆之繼續道:“兵沒了可以再招,地盤沒了也可以再搶回來,可如果連命都沒有了,還有什麼希望?”
劉穆之的話已經說到這種程度,如果趙子貴再不明白,那隻能說他腦袋有問題了,不過想想要向路強低頭,他還是有些不甘心。
劉道規向劉裕道:“大將軍,軍師的話可以考慮”
劉裕又怎會不知劉穆之的話有道理?但這個轉變實在太大,又怎是一下能轉變過來的?要知道他也是差一步就可以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啊!
沉默良久才道:“還是道和走一趟吧!看看路強能開出什麼條件再說”
劉穆之知道現在只能這樣了,如果路強不接受劉裕的投降、或是條件太苛刻,那只有死戰到底,如果路強能為這些士兵的生命著想,就一切都好談了。
答應一聲,轉身出去準備了。
此時路強的中軍大帳卻是一片歡聲笑語。
隨著石城大捷,劉裕的北府軍已經完全被壓縮在以廣陽為中心的幾座城池中了,張暢之的人馬也到了蘭石,再加之賀廣勝輕取建康,劉裕可說是四面楚歌了。
眼看江南最大的敵對勢力將被消滅,荊州文武官員們怎能不高興?
不過作為統帥,路強的眼光已經不在侷限於消滅劉裕了。歷經近兩年的時間,終於要回到那曾經屬於他自己的地方,可這兩年的時間裡,江南地區戰亂頻繁,可謂是百廢凋零,是無論如何再經不起戰爭了。
所以消滅劉裕之後,恢復生產、改善民生才是當務之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可戰亂之後,人員大量損失,一下去那弄那麼多人口?
仗已經打到這,路強也不相信劉裕會降,此刻正同文武群臣坐在一起商討如何進行這最後一戰。
眾人都很會揣摩路強的心思,所以對決戰的想法也出奇地統一,就是斷掉劉裕糧道,對其圍而不打,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策,這樣可把傷亡降到最低。
對於這個計策,路強確實很贊同,不過在圍困北府軍的同時,自己這方的消耗也不會小。
大戰之後,那裡都需要錢糧,路強並不想一場仗就把家底折騰空了,最好的辦法還是速戰速決。
只是眾人說的也對,一旦強攻,不論敵我,傷亡都不會小,這同樣也不是路強想要的。
眾人談笑聲中,謝望祖忽地插話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