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4/4 頁)
但也算對彼此有了幾分瞭解。
要說最失落的怕是姚興了,這傢伙一直惦記著在這場大戰中分杯羹,可不論路強還是拓跋珪,都沒有傷到筋骨,讓他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了。
他倒是想趁機搶一些燕國的地盤,不過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先不說路強會不會再次幫助燕國,聽說拓跋珪也同慕容雲簽了盟約。
萬一他入侵燕國的行為惹怒那兩頭大老虎,再聯起手收拾他,他可就大勢去矣。
於是姚興趕緊悄悄將聚集起來的人馬又遣散了。
誰知沒過多久,他就聽說有一隊魏軍殺入邊境,不過這隊魏兵很奇怪,即不攻城掠地,也沒有禍害百姓,搶到官府的給養後就走,一直到了秦、燕邊境才消失無蹤。
有人冒充魏兵在草原興風作浪的訊息,早有人稟報給姚興,他才不信這夥人是燕軍呢,同拓跋珪想的一樣,他敢肯定這些是晉軍。
本著得罪人不如交人的心理,他乾脆對此不聞不問,就象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而這夥人自然就是鄧祥一行了。
近一個月的草原之行,來時的五千勇士,回來時只剩三千多,而且半數帶傷,可見此行的兇險。
不過儘管損失很大,但鄧祥等人的心情還是非常好的,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不說,對草原的地理形勢、風土人情等,也有了詳盡的瞭解,為將來出征草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鄧祥知道拓跋珪一定會派兵圍堵他們,所以原來的路是不能再走了,於是他率人改變路線,突入秦國境內後,再轉道燕國,一路飢餐渴飲、曉行夜宿,最終成功逃進燕國。讓拓跋珪圍剿他們的計劃也徹底落空。
這個時候魏軍雖然已經退走,但燕軍還沒有完全收復失地,所以脫下魏軍服飾之後,鄧祥他們一路疾馳,終於在洛陽追上緩慢前行等待他們的路強大軍。
路強是特意拐道洛陽的,慕容雲已經同意將洛陽一帶設為緩衝區,所有燕軍北撤,而此次大戰打的雖熱鬧,戰火卻沒有燒到洛陽,所以城池並沒有受到絲毫損壞。
路強將軍隊駐紮在城外,只帶在孫護和十幾名侍衛,微服進了洛陽城。要知道當年他的先祖就是定都與此的,在他心中,對這個地方是有種特殊感情的。
洛陽曾被西晉做為都城,各項設施都非常完善。
寬闊的護城河在城前蜿蜒而過,雄偉的城牆延伸向兩邊,一眼望不到盡頭,城牆上角樓、望樓等防護設施應有盡有。
這樣一座雄城,慕容氏居然棄之不用,真是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不論從那方面說,這裡都比中山更適合做都城。
不知道這是路強之幸,還是慕容氏的悲哀。
軍隊已經撤走,守城門的是府衙的衙役,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路強的體態無疑是最惹眼的,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