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雲出了個主意,就是派人去探一下路強的口風,如果路強只是來幫忙的,就什麼都好說,如果路強獅子大開口,那就可以選擇與拓跋珪籤盟約了。
此時在拓跋珪的命令下,圍困中山的魏國軍隊已經後撤三十里紮營,所以使者出入中山非常方便。
慕容雲深思熟慮一番後,最終採納了馮萬泥的主意,派人八百里加急去見路強,並把拓跋珪派使者談判的事告訴路強。
使者也是馮家人,名叫馮弘,他到上黨見了路強後,首先將拓跋珪派使者去中山的事告訴路強,然後按照慕容雲的吩咐,請示路強,燕國該如何回覆拓跋珪?
拓跋珪真的要退兵了,不過這傢伙主意打的挺好,居然要和慕容雲籤什麼狗屁盟約?也真虧他想的出來。
這個念頭在路強腦海出現後,腦筋微微一轉,就明白了馮弘的真實來意。
其實路強並不是不想找慕容雲要點地盤什麼的,但這種事怎能由他這個皇帝開口?
這時候孫護和段子長都在身邊,檀道濟則上城巡視去了。
路強的目光在他二人身上轉了一圈後,才微笑著對馮弘道:“朕興義師來助你們燕國,並不求任何回報,馮大人可以去回覆你們皇帝,魏軍撤走後,朕也會率軍返回”
聽了路強的話,孫護和段子長的嘴都動了動,卻最終沒有開口說話。
馮弘顯然也很意外,他是馮家人,當然支援馮拔的意見,尤其是想想要與侵犯自己國土的敵人簽訂盟約,他都覺得丟臉。
而對幫助自己國家的晉軍卻百般猜忌,也令他十分羞愧。
聽了路強的話,忙道:“陛下不要誤會,我家陛下決不敢忘貴軍的鼎力相助,一定會對陛下有所補償的”
路強笑著道:“補償就不必了,不過朕建議在兩國之間設一處緩衝區,兩國都不駐軍,百姓商人可以自由貿易往來,嗯!這就算我的條件吧!你可以回去回覆你的陛下了,哦!對了,關於拓跋珪要籤盟約的事,朕倒是有個建議,畢竟你們的軍隊不如人家,所以不妨先簽個盟約,待你國軍隊養精蓄銳好了,再行報仇也不晚”
聽了路強的話,馮弘更覺汗顏,忙不迭口地答應下來,再向路強施禮後,才轉身離開。
馮弘剛走,段子長就忍不住了,道:“陛下,您出了這麼大力,士兵損傷這麼多,怎能一點條件都不提?”
“陛下,您信不信,如果您率軍離開,城中怕有一半百姓會跟您走,您可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啊!”
現在段子長心裡,恨不能讓路強直接把上黨劃入晉朝版圖,這個紛亂無能的燕國,他是呆夠了。
對於路強的心思,孫護倒是把握的很準,只是以他目前的身份,實在不宜多說什麼,畢竟現在他雖在路強身邊聽命,卻還是燕國罪臣。
沉吟片刻道:“段大人,這樣恐有損陛下威名,而且也容易讓人詬病,你還需安撫百姓,另外我覺得燕皇一定會同意陛下的提議,在兩國邊境設立緩衝區,假以時日,誰還能擋住百姓的腳步”
段子長聽了孫護的話,頓時恍然大悟,向孫護深施一禮道:“多謝孫大人提點,先前多有得罪,還望孫大人不要記恨”
孫護淡然一笑,道:“段大人多心了,我本一罪人,若不是段大人,恐怕陛下也不會用我了”
路強微笑著看著他們,待他們說完,才道:“你們覺得洛陽如何?”
段子長還未說話,孫護已脫口道:“好主意”
孫護曾是洛陽太守,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評論洛陽了,而說起這個他曾經為官的地方,他更是兩眼放光。
“陛下英明,洛陽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其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四周雄關林立,實乃天下之中,先祖也曾定都於此,陛下應早日還都那裡”
不知不覺中,孫護已經融入晉臣的角色中去了。
其實關於都城之說,路強最早是比較屬意靜修老道說的長安,但經過這麼長時間後,他卻覺得站在現實的角度來說,洛陽其實更適合做都城。
只是這兩個地方現在都不屬於他的治下,所以不論是定都長安,還是還都洛陽,都是不現實的。
但只要慕容雲同意將洛陽作為兩國的緩衝區,那這件事就好辦多了,到時候他自然有辦法讓慕容雲將洛陽拱手相送。
見路強沒有應答,只是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孫護頓時醒悟過來,難得地老臉一紅,道:“陛下恕罪,是罪人多言了”
路強淡然道:“你很聰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