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先生,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周不疑的觀點太過新奇,雖然不像許靖秦宓那樣拽文,可其他人還是聽得懵懵懂懂,只隱約覺得很有道理,只有劉璋心裡一清二楚,對周不疑訝異更甚,因為他知道商業綁架國家的例子太多了。
二戰之前的綏靖政策,並非英法領導人沒有遠見,而是國內商人不願捲入戰爭,如果領袖要武力抑制德國擴張,那些人就會在議會內閣投反對票,領袖只能下臺,如果丘吉爾早幾年當首相,恐怕也與張伯倫差不了多少。
而到了現代,為了顧及經濟狀況,更是再也不敢有大規模戰爭。
這些道理牽扯太多,根本沒有對錯,可是周不疑作為千年之前的人,能認識到這個程度,已經是逆天了。
王甫焦急地對劉璋道:“主公,這周不疑有罕見才學,恐怕許靖不是他對手,如讓他駁倒許靖,恐怕我們推行商業有大麻煩,快阻止他吧。”
劉璋緩緩搖頭:“現在阻止他,更顯得我們心虛,先看著吧,如此奇才,能看他坐論天下,也是一大快事。”
許靖愣愣地站在原地,周不疑的話已經超過他的認識,實在不知怎麼回答了,可是不回答周不疑,自己一個大儒,在眾目睽睽之下輸給一個小孩子,豈非奇恥大辱?
許靖半天憋到:“你如此說來,當初孝文皇帝興商是錯的嗎?天下產物分佈不均,如果沒有互通有無,何以取長補短?如果沒有商業積財,逢到災年,災區米糧無收,如何救濟災民?難道讓那些災民餓死嗎?”
許靖的話有坑,把孝文皇帝抬了出來,周不疑直言反駁,就是駁皇帝,就是不同情災民,不但會有禍事,也不得民心,方才秦宓就是被這一招詰難到無言以對。
眾士子一看許靖丟擲這個觀點,都以為周不疑無言以答,一些看好這個神童的,也好奇周不疑要怎麼反駁。
第059章守寡也不冤枉
周不疑好整以暇地道:“許先生的話甚對,孝文皇帝自然是沒有錯的,而逢災年,災民自然也需救濟,可是許先生的見識實在太短淺。
想孝文皇帝時,國家一統,萬民歸心,而大漢天下三代困窮,農牧已極,獨缺財貨,自然需要商業聚財。
而此一時彼一時,如果務農的農民一個人能生產出幾個人的糧食,一名紗女能紡出幾個人的衣裳,那興商未必不可,可如今天下大亂,連年戰亂,人口驟降,難民湧入西川,恐怕全民務農,糧食猶不能自給自足,卻要把人力浪費在不能裹腹不能穿暖,只能投機取巧的商業上,何其荒謬?
而災年的災民,他們需要的是糧食,無論你商業多麼發達,農民產出的糧食數量才是根本,沒有那麼多糧食,你拿什麼去賑濟災民?珠寶還是瑪瑙?而如果有足夠糧食,賑災難道不是輕易而舉嗎?
說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更是天大的笑話,我說過聖人重農抑商,是因為他們有真知灼見,知道人民趨利,商業不會斷絕,一般米糧交易絕不會有阻礙,而一般奢侈之物,珍珠翡翠,這些不頂吃不頂穿的,也只有許先生這樣的貴人能用得著吧?商人以蜀產販賣於外,卻購珠寶於內,腐己,腐民,也腐主,難道先生要把巴蜀變成一個腐爛腥臭的地方嗎?”
許靖現在是徹底後悔了,恨自己為什麼要選到反方,自己本來就不贊成興商,卻還要為興商辯護,現在落得個名聲掃地的下場,冤不冤啊。
而周不疑還沒完,站起來朗聲道:“夫上古聖君治世,民樸而貴本、安愉而寡求。方今天下,漢庭淪難,天下紛爭,百姓離殤,耕不強則無以充虛,織不強則無以蔽體。
商道取巧之術,妄圖不勞而獲,禍國殃民,若任其發展,必使大亂,我姐見先生為禍國之術諍言,方出言阻止,還望先生莫怪。”
周不疑說完還假模假樣地給許靖行了一個禮,可是言辭卻已將辯論蓋棺定論,“商道取巧之術,妄圖不勞而獲。”這個帽子太恐怖了,你都不是勞動者了,還興你幹嘛?難不成讓農民養一群蛀蟲?如此一說,商人都該被鄙視唾罵,更別說興商了。
許靖徹底輸了,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個當世大儒竟然輸給一個小孩,這種落差讓許靖完全無法承受,臉色煞白,眼一閉,頭一晃,就要暈過去,旁邊兩名士子趕忙扶住,
周不疑坐回椅上,蕭芙蓉高興地道:“不疑,你好厲害啊,你看那老頭氣的。”
周不疑嘿嘿一笑道:“我是厲害了,可是你未來夫君麻煩了。”
那些士子也甚驚詫,可是過了一會兒,一些人竊竊私語,士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