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 頁)
在莫干山一帶已經是人心惶惶。
這不還才下午四點鐘,莫干山鎮已經是家家關門閉戶,鎮上僅有一條街道上已經看不到一個行人。
一陣突如其來的馬蹄聲打破了莫干山鎮死一般的沉寂,“土匪又來了!”鎮上百姓們開始祈禱土匪不要砸自己的家門。
不過過了很久都沒有哭鬧聲傳出來,有膽大的百姓開始從自家的門縫朝外看去,街上來的馬匹並不多,也就五六騎的樣子。
“不象是土匪來了呢。”屋裡傳出一陣竊竊的私語聲,一般土匪下山至少都有幾十人,這五六個人裡儘管有幾個看起來雖然剽悍,但怎麼看都不大象是土匪。
“掌櫃的,這個小鎮有點不對勁啊,張龍,你們幾個都小心點。”鎖柱勒住馬轉頭對跟在後面的張龍說道。
這五六騎正是“微服私訪”至此的羅劍一行。
離開上海縣後,羅劍和黃宗羲一行就離開了官道,開始往鄉下調研。
江浙雖號稱“魚米之鄉”。自崇禎末年以來基本未經大的戰火蹂躪。這幾年又有南京政府低稅收政策。按說百姓生活應該不錯,但羅劍和黃宗羲看到的並非是想像的那樣,這些地方許多百姓的生活比揚州府的差得不少,甚至連山東的百姓都有所不如。
揚州和山東等地是從滿清手裡收復回來的,這些地方經過清兵和農民軍搶掠,不少地主豪紳都被清兵和農民軍清掃一空,國防軍收復這些地方後大量土地也被收為國有,這些土地又被分給無地的農民。有了田地的農民在政策的扶持下,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但江浙一帶卻並非如此,以前羅劍擔心的土地兼併現象在這些地區依然嚴重,大量的農民還是依靠租種土地為生,儘管南京政府規定的稅收比南明時期低了不少,但絕大部分地主依然按照以前的標準收著地租,換句話說,南京政府的稅收雖然比南明降低了不少,但最底層的農民卻沒有得到任何實惠,真正得到好處的是那些地主豪紳。
從農村瞭解到的情況讓羅劍心情變得有些糟糕。一路上話也少了不少。這些情況羅劍以前知道一些,但沒想到會如此嚴重。
羅劍有心馬上回南京想同史可法等人商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但想到杭州附近還有潞王朱常淓離開時的十幾萬畝田地,這些田地後來被朱常淓同南京政府換了一艘軍艦,這些田地的情況如何,他還想去看看,這一路走來就到了德清縣的莫干山鎮。
“鎖柱,看看能不能找家店子問問?”羅劍對鎖柱招呼道,他也看出這個小鎮有些不對頭,但到底發生了什麼,總得找人問問。
鎖柱下馬朝一家門臉上掛著水牌的客棧,剛剛走近,鎖柱就聽到店裡有人在低聲地說話,說什麼卻聽不清楚。
“店家,我們是過路的客商,我們要住店,快開門!”鎖柱上前叫門道。
“客官,我們店裡不營業,你們到縣上住吧。”店裡傳出聲音,門卻沒有開啟。
“太沖兄,你去叫門吧,鎖柱可能讓他們有些害怕。”羅劍對黃宗羲招呼道。
黃宗羲翻身下馬,朝店門口走去,“鎖柱,讓我來吧。”
可能是黃宗羲文弱的書生模樣讓店家少了不少戒心,店門終於被開啟了。
“店家,我們六人是從嘉興來的客商,請問貴地發生什麼事了?這才申時,怎麼家家戶戶全都關門閉戶了?”羅劍和黃宗羲走進店裡,對仍有些驚慌之色的店夥計問道。
“你們真是客商?”夥計猶疑地看了看門外的鎖柱和幾名護衛,有些不信地問道。
“我們騙你幹啥?他們只是幾個家丁,你們擔心什麼?”黃宗羲笑著說道。
夥計又仔細打量了鎖柱和幾個護衛,大概沒從他們身上看到帶著傢伙,這才放心了一些,把羅劍和黃宗羲招呼到大堂坐了下來,又有一個夥計拎著一個茶壺上來給兩人沏上了茶。
“我說你們膽子真夠大的,現在還敢來莫干山,你們就不怕土匪嗎?”夥計見羅劍幾人臉色十分平和,也看出來這幾人根本不可能是土匪,這才一邊沏茶一邊說道。
“土匪?莫干山上有土匪?”羅劍吃驚地問道。
“這位客官,本來咱們莫干山是沒有土匪的,這不上個月才來了一幫,聽說是從皖南那邊跑過來的,這幫殺千刀的,來了就搶,還要把青壯給抓去,可把我們坑苦了。”夥計說道。
“莫干山出了土匪,你們杭州府就不管嗎?”羅劍奇怪地問道,杭州還是有個守備師,守備師打仗不行,難道連剿匪也不行了?
“杭州府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