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2/4 頁)
,請他再次為大清研製先進火炮。
誰料想湯若望對研製大炮卻沒多少興趣,多爾袞許以重利,才讓湯若望答應幫助研製燧發槍,多爾袞見無法得到先進火炮,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燧發槍總比火繩槍強得多了。
其實當時燧發槍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只是彈簧鋼片的質量不過關,導致發火率不高,而被明朝軍隊棄用,湯若望很快就弄出了燧發槍,給多爾袞演示了之後,多爾袞大喜,重獎了湯若望,並下令大量製造。
按照多爾袞的想法,這些燧發槍必須優先裝備滿人軍隊,但這個決定受到了滿人大臣的一致反對,認為滿清依靠馬上取天下,都讓這些勇士下了馬用這些火槍,可能還不如漢人用得好。
多爾袞再次退而求其次,要求滿人的包衣奴才必須優先裝備,其次才是漢軍旗的軍隊。
多爾袞對洪承疇在湖南和兩廣取得的勝利十分滿意,也得意自己用人的眼光,洪承疇在明朝只能落得個兵敗被俘的下場,現在歸順了大清,大清必能讓其發揮出全部才能。
范文程給多爾袞提出,可以把吳三桂這隻猛虎放出山了,卻遭到了多爾袞的拒絕。
吳三桂自從在山海關降清後,並未被滿清朝廷完全信任,其一開始仍與南明朝廷有著聯絡,滿清也只是安排他隨阿濟格攻打李自成的大順軍,隨阿濟格回北京後,滿清朝廷讓他鎮守錦州,實際是把他給掛起來了。
擁有五萬關寧鐵騎的吳三桂自是極為不甘心,多次給滿朝朝廷上表以示忠心,改稱崇禎皇帝為“故主”,反覆表白自己“矢忠新朝”。
但多爾袞對其防範之心甚嚴,並不想把這隻猛虎就此放出籠子,只是對范文程說時機未到。
此時羅劍已經率領揚州軍抵達了淮安城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日取淮安
一路雖有清兵船隻陸續前來攔截,卻被揚州水師輕易擊潰,水師一路挺進異常順利。
九月二十日上午,揚州水師在淮安城外揚廟停了下來,這裡離淮安城牆只有三四里地。
王強帶領特種大隊所有米尼槍手迅速下了船,沿岸佈置好了防線,等待大軍上岸。
一師很快下船佈置好了防禦陣地,隨後二師和五師也很快登陸。
準塔並沒有前來攔截,可能他覺得守著堅城心裡更踏實。
閻應元的炮兵最後登岸,看著一門門火炮小心地被拉上了岸,閻應元心裡這才踏實下來。
這些火炮經過揚州炮廠的重新加固,比以前打幾發自己要重新加固可要強多了,閻應元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十分滿意,現在炮兵的射擊速度比以前可是快了不少。
閻應元帶著炮兵往城牆方向前進了一里多路,按照作戰計劃,就在此處佈置炮陣地,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炮陣地佈置完成。
此時三個師已經挺進到了距離淮安城牆一里地的地方。
準塔帶著十幾個將領站在城牆的城跺後面仔細觀察著揚州軍,見揚州軍一切有條不紊,逐次向前推進,部隊行進速度極快,卻一點不亂,覺得揚州軍跟自己以前見過的明朝軍隊都有些不一樣。
羅劍和黃得功等人此時也在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著淮安城,淮安城的城牆沒有揚州的高大,比盱眙的城牆又要高一些,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攻城,以城裡的防守力量,揚州軍必然要付出重大代價。
準塔在城牆看揚州軍並沒有傳統的攻城器械,覺得很奇怪,揚州軍這是要幹啥?等著淮安城把城門開啟讓他們進來?
正在準塔奇怪之時,揚州軍的炮兵陣地上卻舉起了紅旗,就在紅旗落地的時候,一門火炮打響了。
這門火炮是閻應元親自調校的,他還是希望壽州城下的好運能夠延續到淮安。
這一發炮彈卻再也沒有壽州城的運氣,炮彈直接落到了城裡,一聲巨響過後,在離城牆不遠的地方騰起了煙霧。
閻應元再次親自進行了調整,不一會兒第二發炮彈又打響了,這一發卻落到了城牆外面。
一直用望遠鏡觀察著的羅劍想起以前學過的“遠彈近彈,夾差折半,目標完蛋”的說法,現在見閻應元打出兩發遠近彈,就感覺好象閻應元在用“夾差法”射擊一般,但是自己並沒有給閻應元講這些,是碰巧還是有意的,這個下來得問問他。
“怎麼打得這麼不準?”李成棟在旁邊嘀咕道。
“現在採用的是半直瞄射擊,打得準那才神了,現在是正常情況,我們這種火炮還非常簡陋,等以後新式火炮研製成功,就能打得比較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