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3/4 頁)
得功率五師前往安慶,將在黃蜚水師的配合下,積極向九江一帶發展,伺機進入湖北,進而威脅武昌,斷了滿清軍隊的後路,讓其不敢再打江西的主意。
羅劍很想明年開春就對滿清發動積極攻勢,但從瓜州瞭解到的情況又讓他有些無奈。
決定揚州軍不能發動全面進攻的瓶頸還是火藥的產量。
全部換裝後的揚州軍將是全火器部隊,火藥消耗量極大。
儘管商船第一次去日本時,盧渭買回了幾船硝石,看起來數量不少,但經過幾個師部隊的換裝訓練已經消耗近半,況且艦隊出海,其攜帶的火藥量也不在少數,火藥廠的庫存已經不多了。
想到這些,羅劍比任何人都盼望著王強和盧渭幾人能儘快解決日本問題,只有日本問題解決了,揚州才可能有穩定的硝石礦來源。
儘管小劉在瓜州的制氨生產線已經接近尾聲,但羅劍認為即使新式zha藥研製成功,就目前來看,仍是不能完全替代黑huo藥。
揚州各師裝備的都是揚州一式步槍,也就是米尼槍的改進型,這種步槍的構造決定了只能使用黑huo藥,這也是新式zha藥不能替代的主要原因。
羅劍在書房裡踱著步,不時看看牆上的大地圖,心裡有些煩躁。
再有幾個月,自己四人到這個時代就要滿兩年了,想想近兩年來幾人所做的努力,小劉呆在瓜州幾乎沒日沒夜地幹,柳蘭也一直忙得團團轉,王強每日練兵不止,自己也是殫精竭慮,就沒有鬆口氣的時候,但距離目標似乎還十分遙遠。
剛開始的時候,羅劍覺得把滿清趕出中國就算達成了目標,但當他真正融入這個時代之後,才發現需要改變的東西太多了,羅劍甚至有時都在想,即使把滿清趕出了中國,自己幾人回到自己的時空,這裡的中國就一定會發展得很好嗎?
揚州目前發展勢頭似乎看起來很不錯,前不久新成立的財政部給大都督府提交的報告中就提到,整個揚州地區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白銀一千二百萬兩,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南明朝廷全年的賦稅收入,揚州財政已經有了節餘。
但羅劍卻從揚州的快速發展中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最讓羅劍擔心的問題是產業發展的極不平衡。
自從盧渭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訂了供貨協議之後,揚州的玻璃廠是越辦越多,現在除了揚州和江都各有一個,就連安慶、鳳陽和淮安也各建了一個規模頗大的玻璃廠,這些工廠目前看來是會盈利,但從長遠來看,總會有產能過剩的那一天。
而玻璃製造技術到底還能保密多久,這種規模的生產,並非十分複雜的技術恐怕也很快就會洩露出去,一旦技術洩露,對玻璃製造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相對於暴利的玻璃製造業,一些基礎性的產業對商人們的吸引力就小得多了,水泥廠就是典型的例子。
儘管揚州的建築行業已經廣泛使用了水泥,而且蒸汽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水泥的產量,但缺少機械的水泥生產效率仍是非常低下,靠大量人工生產出來的水泥盈利並不高,目前揚州也還只有三四家水泥廠,產量也只能堪堪滿足揚州周邊地區的需要。
其次就是工業化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人口不足的問題已經凸顯。
明朝末年長期的天災**使得人口銳減,羅劍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據史料記載,從天啟年間到崇禎末年,明朝總人口大約從一億二千多萬減少到五六千萬。
儘管南京和揚州一帶算是明朝最繁華的地區,但連年的戰亂也使人口不增反減。
想想自己那個時空中國竟養活了十三四億人口,現在偌大個中國竟只有五六千萬人口,羅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幾千年的小農經濟使得農民對土地的感情高於一切,如果不是戰亂造成無數失去土地的流民,揚州的工業想要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勞動力的緊缺也使得揚州的發展必然會缺少後勁,這個問題雖然不算急迫,但一旦問題來臨,將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也讓羅劍頭疼不已,那就揚州地區政治生態的變化。
揚州參政院自從高宏圖的一席話點醒了眾人,其整個策略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從不斷挑刺反對中走了出來,轉向積極參與揚州的各項政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竟吸收了不少工商界的人進入了參政院,這讓他們的話語權大大增加,對他們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大都督府現在也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最近他們就開始提出了向北方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