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 頁)
麻煩事情很快就來了,以劉宗周為首的參政院隨後就向大都督府提出要求,他們要有自行擴大的權力,換句話說,參政院的參政以後不能由大都督府批准,而由參政院自行決定成員的增加或者減少。
羅劍和史可法加上柳蘭又是商討很久,最終還是答應了參政院的這個要求,但是也給他們設了一些限制,比如總人數不能超過多少,不能干涉大都督府的軍事行動等等。
考慮到參政院的一幫人無所事事,羅劍和史可法最終還是想方設法把其中的大多數年齡不到五十的一些參政都安排了職位,讓他們多做些實事,少些清談,即使參政也能說到點子上。
對朱聿鍵的安排讓大家煞費苦心,王爺的身份決定了他不可能擔任地方官員,而其年齡在一幫“參政”中算是最年輕的,精力又特別好,每天東家走走,西家串串,話題大都是圍繞著永王,這讓羅劍和史可法很有些擔心。
最後羅劍還是一狠心,把朱聿鍵安排到新設立的海關署長位置上,大明朝廷可沒這個官職,因此不那麼敏感,大家也都能接受。
新職位讓朱聿鍵大感新鮮,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這個新部門的籌建當中,再也不到處亂竄,總算安份下來了。
本以為鬆了一口氣的羅劍和史可法都沒想到,參政院很快又鬧出了大動靜。
事情是《揚州週刊》引起的。
起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劉宗周老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對揚州新政裡的“官員財產公開”這一條進行了抨擊,讓人送到報社讓刊登在報紙上,但卻被《揚州週刊》的六位編輯集體給否決了,這讓劉老先生大怒。
大怒之下的劉老先生氣得在家大罵《揚州週刊》,說他們掛著“正義與良知”的羊頭,卻賣著“蠻不講理”的狗肉,自己的正義之言竟不得伸張。
罵完之後的劉老先生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自己也辦一份報紙,你的報紙不登我的文章,我就自己登出來。
劉老先生的主意得到了大部分參政的支援,這些人雖然都在閒賦著,但家中資財卻是不缺,大家集資辦一份報紙倒也不難,況且《揚州週刊》自從開始刊登一些廣告以來,其收益頗豐,大家也是看到了的。
參政院要辦報紙的申請很快送到了大都督府,羅劍看著眼前的申請陷入了沉思。
《揚州週刊》作為大都督府的喉舌,當然做得極為不錯,作為報紙主編、副主編的顧炎武和黃宗羲曾多次找羅劍交談,他們倆的思想都受羅劍和柳蘭的影響頗深,對羅劍對未來的一些構想也極是贊同,因此報紙的主體思想是圍繞著大都督府的決策來確定的。
現在如果任由參政院把報紙辦起來,肯定會在揚州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對一些政策的施行肯定會增加很多難度,這讓羅劍有些猶豫。
猶豫之下,羅劍只能把史可法和柳蘭等人找到一起商議。
“他們怎麼能這樣?如果任由他們把報紙辦起來,那咱們今後的口水仗有得打了。”史可法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申請。
“我覺得這是好事啊!揚州不能只有一個聲音,報紙不能只有一家,絕對應該支援。”柳蘭極為乾脆地說道。
“要是他們老是反對咱們的新政怎麼辦?”任民育見柳蘭態度如此堅決,在旁邊猶豫著說道。
“反對怕什麼?新政如果真的有利於揚州的發展,有利於老百姓,咱們還怕他們反對嗎?”柳蘭回答得很快。
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顧炎武和黃宗羲等人也表示支援柳蘭的意見,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參政院的申請。
劉宗周老先生把參政院的報紙起名為《明報》,這讓羅劍覺得有些好笑,這讓他想起了香港的《明報》。
有了榜樣,《明報》的創辦比《揚州週刊》來得可快得多了,一幫閒得沒事幹的文人幹這事當真是如魚得水。
不到兩個星期,第一期《明報》就正式發行了,《明報》學習了《揚州週刊》的發行模式,也是一個星期一刊。
《明報》的發行在揚州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劉老先生親自撰寫的發刊詞中明確表明,《明報》將不畏權貴,秉筆直言,不會象有些報紙有選擇性的刊登文章
“有些報紙?除了《揚州週刊》哪裡還有一家?這劉老先生當真是吃不得一點虧啊。”羅劍指著《明報》的發刊詞對史可法說道。
“興華,你就慢慢等著頭疼吧。”史可法笑著說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參政院的政治走向
兩家報紙的口水仗很快就開啟了,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