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第3/4 頁)
卻變成了他要試一試這朝堂上下到底有沒有一個真心實意的為了百姓,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這些官員到底是真心實意的為民請命還是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前途。他強忍著在長安城之中變得敏感的鼻子,要徹徹底底的將這個朝堂梳理一遍,看看這滿朝上下的大唐的中流砥柱是不是真的能撐得起大唐這一片朗朗乾坤。
三個女人被他安置在長安城外的一個小小的山村之中,這裡民風淳樸,李寬自稱是一家主僕四人準備在山林之間隱居,這些村民全都真心實意的接納了他們的暫住,並且還熱心的幫他們建起了自己的小屋,這讓李寬更加堅定了這一次要做的事情,不為別的,只為了這些大唐淳樸的百姓,他們或許在這個世界上算不上什麼人物,甚至連歷史的塵埃都算不上,他們就只是一片無盡汪洋之中的一滴水,但是卻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有喜怒哀樂的,每當他在長安城之中成功的審問了一個官員,需要一個放鬆的地方讓自己放鬆下來不會衝動的直接將那些官員直接一巴掌怕死的時候,他就會回到這裡,和這些淳樸的山民待在一起,聽著他們每天都說著同樣的故事,回憶著他們普通的人生的一點一滴,他的內心總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平靜下來。
這段時間他在朝堂之中隨機的挑選了一些官員進行悄悄的審問,在他的催眠術之下,這些官員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漸漸地對大唐的朝堂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這些當官的,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當官,在那個位置上面,只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不折手段的做著那些絕對讓人難以髮指的事情。這樣的官員在朝堂上佔據了一成,但是正是這一成左右的官員,卻是做下了大唐近八成的傷天害理的事情,比起大唐朝廷宣揚的那些反賊叛逆都要來的讓人憎恨。但是李寬這一次卻是沒有直接將這些人斬殺了事,而是讓他們自己將這些做下的罪孽寫下來,然後去朱雀門外自首。至於那些沒有多大的劣跡的官員,他讓那些人忘掉了這段遭遇的記憶。(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 徹底了結 第四十七章 動盪
李二坐在九龍椅上,兩手搭在作為扶手的兩個龍頭上,右手的食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著,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這段時間大唐動盪不堪,不僅僅是蠢蠢欲動的敵人,還有那個在長安城搞得一塌糊塗的傢伙也讓他非常頭疼,但是她對這個人卻是恨不起來,因為他也知道這幾年的舒服日子下來,很多的官員漸漸地變了質,但是牽扯實在是太多,李二有心懲治一番,但是還沒等到他開始行動,就鬧出這一檔子事兒,他一下子變得被動起來。現在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將這個人抓出來,能夠將這些官員所作所為全都摸得一清二楚這該是怎樣的一個勢力?想起來他都有些後怕,但是他卻不得不暫時隱忍下來,作為一國之主,李二雖然掌握最高的社稷神器,可是卻有些東西顧忌重重,錯綜複雜的勢力糾葛,不得不考量清楚,大唐就是一個天平,要保持兩方的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李二的面前,跪著一大群人,這些人身上穿紅戴紫,一個個都是朝中的重要人物,可是他們卻是誠惶誠恐的跪在李二面前,為的就是獲得李二的諒解,因為在最近這些自首的官員的自白之中,他們都是佔據了一席之地的人。在私底下被查出來他們還有迴環的餘地,可是現在可不是能夠糊弄過去的了,因為那幾個跪在朱雀門前的身影將他們的那一絲僥倖全都破滅,沒有絲毫的準備的情況下,他們就被指控了。能夠來到李二面前求情,已經是佼天之幸。豈能奢求更多。他們能做的就是跪著等著李二發落,一個個腦門上全都是冷汗涔涔。絲毫都不敢動作。
“許卿……你作為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一路跟隨朕出謀劃策,這麼多年下來,朕自問待你不薄,為何還要做出這樣的事情?俸祿不夠?朕記得你家還是有兩處產業,豈會這樣鋌而走險?”李二望著跪在下方的一個身著紫袍的官員,問道。
這人是誰?他就是許敬宗,雖然他的人品不是太讓人稱道,可是卻也是有自己操守的人。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這實在是出乎李二的預料,作為正統的文人,許敬宗一向是不齒那些魚肉百姓的人,自家兩家商鋪要不是家中老母和老妻在他面前哭訴許久,他也是不會辦起來的,寧可餓死也不從事下賤的商賈之事。這就是許敬宗的操守。可是他被那個兵部侍郎曹雲山給供了出來,在這兩年兵部下撥的軍餉剋扣的案件之中,許敬宗居然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陳米換新米就是他提出來的。
“陛下,老臣罪該萬死,認殺認剮,但是老臣那幼子希望陛下能夠饒他一命!”許敬宗沒有絲毫的辯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