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頁)
父,也就是久矩的曾祖父青木重矩時起便侍奉豐臣(羽柴)家,至今已有四代;而桑山家則是從重晴開始出仕秀長,至今不過三代人。
可別小看這一代人的差距,當年武田勝賴之所以捨棄真田昌幸而投奔小山田信茂,除去真田昌幸的“表裡比興”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小山田信茂自其祖父信有時起便臣從武田家,而真田家僅僅從幸隆時方才開始出仕,一個是三代重臣,一個只是兩代,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小山田是甲斐眾,而真田是信濃眾,這可能也有些引導作用)
因此,雖然俊矩和一晴的戰功、能力皆是平平,但考慮到這層關係,秀保還是將一晴安排在了俊矩之後。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舜姬和一直。
作為牧荑rǔ母和rǔ父,足以讓桑山家的地位上升一個檔次,但若真是這樣,就會打破他和青木家間的平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秀保當然要適時地拉俊矩一把,是兩家再次回到相同的起點。
接下來就是小笠原隆清了,當然還有那沒能與會的小宮山晴勝。作為雖說小笠原和武田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們現在的處境卻大致相同:家族沒落,復興無路。而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了秀保的麾下,不能說是心有靈犀,也算是極富戲劇xìng了吧。
作為新進家臣,他們和高吉、資吉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他們的背景很是複雜,這就意味著將來很有可能會節外生枝,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又或者說為秀保創造一些機遇;
其次,他們在出仕秀保之前便是小有名氣,這使得秀保喪失了一個給予他們“知遇之恩”的機會,也使得他們少欠秀保一份人情,這樣一來,他們的忠誠度就很值得考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和其他家臣相處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麻煩。
雖然這些人背景、能力各有差異,但他們卻有一個相同點:都是
秀保的家臣,而且不是一般的家臣,是重點照顧的重臣,在這個前提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會更進一步,輔佐秀保向著心中的理想不斷邁進、不斷攀登。
(前文有誤,桑山重晴的長子是桑山一重,一重有兩個兒子,其中桑山一晴是嫡長子,桑山一直是次子,第一卷提到的舜姬是嫁給了次子一直,這次隨軍前來的則是一晴,上一章寫混了,還請大家諒解。)
第一二七章 東路潰滅
() 由於此前方案便已商量妥當,故而這次軍議進行得很順利,唯一存在異議的,便是隨行人員的安排。高虎作為此次議和的使節,攜帶自家武士出行自是無可厚非,可一聽說秀保準備讓福島高吉以及那須資吉隨同前往,德川家就是一百個不願意了。
最先提出反對的是本多忠朝,他的理由很簡單,這兩人資歷尚淺,且和本家有所過節,讓他們護衛秀忠回營,怎麼想都不讓人舒服。大久保忠鄰雖然沒這麼開門見山,但以一句“此事應安排老臣前去接洽”道出了內心的想法,說白了就是不放心高吉和資吉,更不想讓他們立此大功,以免讓本多家難堪。
秀保之所以派遣此二人隨行,只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藉此機會化解二人和德川家的矛盾,畢竟長吉關之役給德川家,特別是本多父子帶來的恥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平息下去的。
既然當事人不同意,秀保也只好作罷,改派小笠原隆清和青木俊矩前往,以隆清和俊矩之父重矩的名氣,終於使得在場眾人達成了一致意見。
按照此前和明軍商議好的,這次議和在安城舉行,除少部分守軍外,明軍皆退往稷山、平澤以北,rì軍皆退往竹山、成歡裡以南,雙方使節僅可攜帶八百兵士前往安城議和,且不準攜帶重型火器以及火銃(鐵炮)。
議和安排在元月二十八,此前一天,高虎就率領八百軍勢度過漢江支流,來到了安城南郊的承恩館一帶駐紮休息。與此同時,明朝派遣的使節也抵達了安城以北五里處的月山,可能是怕rì軍起疑,竟也就地駐紮,與高虎相約第二天一同進入安城,由此可見明軍的使節還是很有一套的。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明軍此番出奇地禮讓,確實讓秀保有些驚訝,不過話又說回來,能用一個好大喜功、默默無名的公子哥,換取一位經驗豐富、深具威望的八道兵馬都元帥,這個只賺不賠的買賣擺在眼前,明軍這番態度也算是合情合理吧。
元月二十三rì,也就是雙方抵達安城的第三天,秀保收到了高虎的密信,信中說談判進行得很順利,再過兩rì便可攜秀忠南歸,同時告知秀保,成歡裡畢竟是座小城,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