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俠小說心裡流淚。
安然的心情和同桌是天壤之別,這幾天好事不斷,自從那天和董建國一夜詳談之後,他相繼收到幾個電話,有張思林打來的,還有銀河唱片公司打過來的。
張思林的電話主要是彙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銷量,經過一個多月的銷售,“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繁體中文版本銷量達到了破紀錄的五萬多冊,而且從每天的銷售情況來看,還處於穩步上升狀態。英文版本的銷量也很不錯,目前銷售了近八千本,牢牢佔據了英國本土各大媒體圖書銷售榜單的第一名,而且把第二名甩出去幾公里遠。
張思林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電話還有另一個內容,“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香港東南亞和英國本土的熱銷引起了全世界許多大型出版社的關注,目前美國、歐洲、日本、甚至非洲、南美的大小上千家出版社向幻林出版社致電詢問,要求獲得“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的出版權。
說到這個,張思林一肚子的苦水,悔恨看來是要伴隨他一生一世了。他一直都認為,當初安然只給幻林出版社繁體中文出版權,是因為自己開出的條件太低,引起了男孩的逆反心理。從安然的行為他看得出,這個男孩是屬於那種懶散型的人,能坐著堅決不站著,能躺著就不會坐著。這種人最不喜歡的就是麻煩事,要是自己當初開出一個好條件,何至於到今天這種地步。
“哈利波特”當真有獨特的神奇魔力,單單一個繁體中文版一個月就賣了幾萬本,是暢銷圖書榜單上第二名到第十名所有圖書銷量的總和!就算這一切和安然策劃的另類廣告有關,那英國那邊總沒有廣告吧,不照樣比第二名銷量高一倍?
這個成績很讓人不可思議,一向以大英帝國榮譽感自稱的英國人淪陷了,他們為一個異國作者打造的哈利波特瘋狂。也許是因為故事的場景發生在英國,也許是因為每一個場景都是英國人耳熟能詳的地方,也許……
英國媒體尋找著答案,給出了無數註解,用來解釋高傲的英國人追捧一本來自異國玄幻小說的原因。不管這是自我安慰也好,是真正尋找答案也好,幻林出版社和企鵝出版社都十分配合。媒體炒作的越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銷量就會越好,他們甚至巴不得全英國的媒體們都來深挖,管你是捧還是罵,都比自己花錢做廣告強上百倍。
電話的最後,張思林給安然提出了一個建議,他希望安然能在寒假期間赴香港一次。沒有安然的授權,幻林出版社無法給任何前來諮詢的出版社答覆,每天打進來上千通電話已經給小小的出版社帶來了無數困擾。其中最直接的,幻林出版社的電話接線員從原來的一個變成了現在的三個,即使是這樣還照樣每天口乾舌燥。
除此之外還有無孔不入的記者,慕名而來的讀者,亂七八糟不知道為什麼而來的人們,不下百人長期圍堵、隱藏在出版社樓下週圍,給出版社的正常工作次序都帶來了很大影響。
在找不到“哈利波特”原作者的時候,最可憐的無過於張思林總編大人。現在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小心翼翼,說不定那一瞬間就會有一個記者出現在眼前,要他說出這本書的作者到底是誰。
這的確是一個謎,一個讓所有人困惑又心動的謎題。一本暢銷小說的作者為什麼不出示自己的身份,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這個筆名叫做冉安的人究竟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香港人還是別的國家?
人心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是無限的,這種無限的好奇給“哈利波特”的宣傳推波助瀾。有一個記者撰文給出了一個讓安然苦笑的答案,這個答案獲得了半數接受調查的讀者的認同。冉安是一個住在香港的英國人。這個結果來源於這個記者對“哈利波特”的逐詞逐句反覆閱讀。他認為如果作者不是英國人的話,不可能對英國有這麼深刻的瞭解。
甚至張思林都在疑問,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安然的行銷策略,利用人們的好奇心來刺激銷售?
安然對這個問題很無語,他哪有這麼聰明的腦袋?除了重生之後的記憶力好像很變態,其他的能力他一樣也沒有挖掘出來。
別人重生一次總會出現特異功能什麼的,要麼和外星人勾勾搭搭,要麼和神仙閻羅王卿卿我我,可自己就這麼不聲不響,只有對後世的記憶。
經過思考之後,安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決定在放寒假之後赴香港一行。
做出這個決定,不光是因為哈利波特發行的原因,還有銀河唱片這邊的邀請。
銀河唱片方同總監在張思林來電的前一天,給男孩發出同樣的邀請,希望安然能夠去香港一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