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頁)
而這次金鑾殿上,常家已經得了一次體面了。
請御醫雖然是聖上一句話的事情,也彰顯了常家與皇室沾親帶故的身份,以聖上頗愛均衡的心思。頭甲之名是落不到常鬱昀身上的了。
老祖宗心裡透亮,在她看來,有常家一門作為引路人。狀元和傳臚也沒什麼差別,自不用非要去得那等風光。
見楚維琳過來,老祖宗滿面笑容,招呼她在身邊坐下:“維琳的父親是翰林院裡的侍讀學士吧?歷來的規矩,二、三等的進士選數人入翰林為庶吉士,而傳臚是肯定會被選中的,到時候也是一處當值。鬱昀這孩子呢。父親不在身邊,叫我護得有些過了。等去了翰林院,可要讓你父親多指點一番才好。”
官場上的事情,原也不是內院女眷們能說得算的,楚維琳乖巧應道:“表兄聰慧。自己也能打理得妥當,本就是姻親,父親能幫上忙的地方也不會推脫的,老祖宗不用擔心。”
老祖宗眯了眯眼睛,笑著點了點頭。
今日揭榜,常鬱昀不會很早回來,但這等大日子本就熱鬧非凡,還沒到下午,就有各式各樣的事情傳回來。
其中有一樣。倒是叫眾人都吃了一驚。
有人榜下擇婿,挑中了探花郎。
榜下擇婿這種事,在各省秋闈時倒是時有發生的。時常有些員外老爺在放榜之日去榜下替女兒挑一位有前途的良人,也有過不少佳話,到了春闈時,這事少了許多,而在殿試放榜時擇婿,已經是十數年不曾有過的了。
偏偏這一日去擇婿的不是老丈人。而是姑娘自個兒。
曉得老祖宗心情好,去聽了稀罕事回來的王婆子自是使出了全身的勁兒。說得精彩紛呈,仿若是她親眼所見一般。
楚維琳在一旁聽著,也被勾起了些好奇心,想知道這探花郎是什麼樣兒,那姑娘又是何許人。
擇婿的姑娘帶了面紗,身邊又有幾個小廝護著,叫人看不清楚模樣,但她身姿婀娜,朦朧的容顏更讓人覺得會是個美人,身上的料子首飾具是上等的,猜得出家境極為殷實。
那姑娘根本沒有留心狀元和榜眼,而是直接相中了探花,那探花郎姓杜,還未及冠,面如冠玉、一表人才,江南人氏,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些發懵,叫四周看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