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2/4 頁)
為某個玩笑玩過火,槍裡的子彈打出來傷到人,那對誰都不是件愉快的事。
矛盾歸矛盾,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高高興興上班來,安安全全回家去。
所有的軍人開始整裝待發,按照原定計劃,他們會沿著海岸公路,一路經由扎達爾——希貝尼克——斯普利特——最後從默主哥耶越過國境線,到達波斯尼亞。
這是個即使在地圖上看也是一條近乎直線的路線。
頭上多日未見的飛機也開始出現,呼嘯著搶先一步向遠方飛去。
波斯尼亞,歐洲人喜歡這麼稱呼他們,中國的翻譯是波黑地區,波斯尼亞本國人似乎更喜歡稱自己為波黑共和國,但是其他國家從沒承認過這個政治稱謂,還是一直稱他們為波斯尼亞。
經過最初的興奮以後,所有人再次陷入了沉默。
行軍比在營地裡更無聊,他們除了要對抗瞌睡蟲以外,還要忍受各種車輛的噪音。
還沒有到達衝突地段,有豐富戰爭經驗的老兵們繼續找著自己的樂子,打發時光。
波黑地區貧窮、落後,跟它的鄰國克羅埃西亞飛速增長的經濟成嚴重反差,儘管它境內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可是與塞爾維亞的戰爭嚴重影響了它的發展,而克羅埃西亞的崛起,在它國境的另一邊又增加了新的壓力,再加上歷史上的矛盾和衝突,波斯尼亞內外交困,積重難返。
越接近國境,託尼的心情就越發的激動,邵樂為了他的事專門去問過科薩連長,現在是不是可以越過邊境,去那邊探親。
但是科薩肯定地告訴邵樂。
“不行,”他這樣說,“邊境已經封鎖了,防止難民越境,所以你只能讓你的吉普賽手下等我們進入波斯尼亞才能找機會去看看,我聽說他的家在深山裡?那你們最好還是打消念頭,那裡地方武裝眾多,還有不少的土匪,再加上不知名的雷區,沒人帶路,只為了探親,付出的代價很可能會很大。”
訊息不算是鼓舞人,邵樂也把這些實言相告,可這依然不能阻止託尼回家的念頭。
邵樂瞭解他的想法,但是他也明白地告訴他,他要去只能自己去,他不能拿這五十多人去冒險,只為了滿足他探親的願望。
越往東北方向走,樹林越多,大海漸漸消失在人們身後以後,越來越多的山就開始出現在眼前。
雖然每天行軍很疲憊,可老兵們還是精神了起來。
地形越來越複雜,離邊境越來越近,危險係數開始逐漸提高。
邵樂的擔心也在與日俱增。
演習和訓練磨練出來的兵們,是否可以適應戰爭?
別說邵樂不敢肯定,他身後那些卡車裡的兵們也不敢保證。
只有在出了國,來到這樣紛亂的地區後,才會赫然發現,中國,和平的日子過的還真的是挺久的了。
在經過五天的行軍以後,在一天漆黑的夜裡,維和部隊悄無聲息地越過了邊境,正式進入了波斯尼亞。
看著與克羅埃西亞別無二至的山地,沒人覺得這裡跟克羅埃西亞有什麼不同。
“該死的,為什麼那邊可以好好過日子,而這邊就非得打個不停呢?這看起來也沒什麼不同嘛,”大雷坐在炮塔裡嘀咕。
沒人回答他,這誰說的清楚?要是能說的清楚,這裡就不叫歐洲的火藥桶了。
天氣也越來越涼了,冬天開始光臨這片土地,晚上的時候就是穿棉衣也不會覺得很暖和。
冬天曾經的南斯拉夫也是一個曾經讓二戰時期的德國兵不願回憶的傷心地。
所幸這次不用艱苦奮鬥,邵樂把自己裹在舒服的防寒睡袋裡,聽著松濤陣陣,打算進入夢鄉。
這是進入波斯尼亞的第三個晚上,從現在開始,公路斷了,部隊開始行進在比較崎嶇的山地中,不得不再次拖延行程,越來越多的掉隊。
多數是法國政府派來的少數維和士兵,他們壓根就是些從沒上過戰場的傢伙,雖然每個人都是他們部隊的“精英”之類的,可是論難侍候的程度,他們直逼總指揮官邁克爾道森,因為在進入戰場之後,他們仍然要求按時吃飯,有個傢伙居然還要喝紅酒,而且非法國的不喝!
布雷默終於發怒了。
“要麼你們自己滾蛋回法國喝你們的波爾多紅酒,要麼就絕食,權當減肥了!”
感受到德國人“滿滿的惡意”,法國兵們只好壓下滿腹的怨氣,繼續朝前走。
而隊伍裡的其他傭兵則多了一個可以議論的話題,他們不時拿腔拿調地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