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2/4 頁)
關碼頭的中國軍官似乎一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大批的難民逃到這裡,鐵製的柵欄將難民分成了一排排的隊伍登船,連出售船票的過程都免去了,拉貝跑到碼頭上一看,江面上密密麻麻的排著大量的船隻,在軍隊的指揮下,很快就有一批船隻滿載著難民駛離了長江南岸,然後江面上的船隻又接著靠上碼頭,軍隊開始再次發閘,雖然難民的秩序不太好,但是在軍隊強有力的壓制下沒有出現嚴重的混亂,照這樣下去,也許天亮以前真的可以運走10萬人!
這些船是唐生智安排的嗎?為什麼之前幾次去求見這位唐司令卻從來沒有提起過呢?拉貝正疑惑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了熟悉的德語,那是馮。裡奇帶著他的德國顧問團在碼頭上溜達,拉貝用德語高聲呼喊著,很快就引起了馮。力氣的注意,馮。裡奇沒有想到南京城裡面除了他們之外居然還有德國人留了下來,南京戰事吃緊之前德國政府曾經派了輪船來南京撤走德國人,能堅持不走留在南京的絕對不是普通人!
馮。裡奇和拉貝都是幫助中國的德國人,雖然馮。裡奇幫的是中國軍隊,而拉貝幫的是中國平民,但是他們之間有著很多的共同話題,拉貝從馮。裡奇的口中得知黃浩然才是現在南京城的真正決策人,他立刻要求和黃浩然見面,拉貝知道碼頭的難民可以逃出生天了,可是在安全區還有十幾萬人,這些人還需要中國軍方的幫助!
有馮。裡奇在中間搭橋引薦,汪煥之只好跑到辦公室打電話去找黃浩然,說來也巧,就在汪煥之要拿起電話話筒的時候,黃浩然的電話進來了,於是有了拉貝和黃浩然這通電話。
黃浩然的思想屬於21世紀,拉貝是生於19世紀的人,這算不算是一次跨越時間的交流呢?
先說話的人是拉貝,在他的心目當中黃浩然就是一個1937年的南京政府高階軍官,一個能解決安全區裡面剩下的10餘萬難民困難的人,沒有雜念的拉貝上來就直奔主題,這也很符合德國人的性格。
“黃司令!感謝你在下關為難民們準備的一切!上帝會保佑你的!但是 請您不要忘了,在安全區,還有十幾萬人!我們安全區國際委員會需要得到幫助!食物!藥品!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十分的缺乏!兒童和婦女是生命的希望!沒有物資他們沒有辦法活下去!將軍!請你伸出援手!”
拉貝的語氣非常的誠懇,或者說他的翻譯韓湘琳翻譯的很不錯,總之黃浩然完全感受到了拉貝的真誠!
如果黃浩然沒有出現在1937年的南京,拉貝將會像歷史上一樣這忙碌的工作到日本人攻破南京城防,然後保護著25萬難民在這座變成地獄的城市裡面寫下那本著名的《拉貝日記》,這本日記裡面將記載著中華民族最為黑暗的一段記憶,一段血淋淋的歷史。
可是黃浩然來了,他就在這裡,而且沒有人會比他更瞭解這段歷史,所以,他不希望拉貝在他的面前成為中國人的救世主!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中國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站起來!
黃浩然說話的聲音非常的低沉,他的問題讓拉貝的翻譯韓湘琳感到很意外!
“拉貝先生!你為什麼會選擇幫助中國?要知道,你的祖國現在似乎已經站在了日本那邊。。。。。。。”
拉貝回答的很乾脆!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愉快渡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了成功,我始終得到了中國人的厚待。所以,我選擇幫助中國人!”
“謝謝!謝謝!謝謝你!拉貝先生!你是中國人的朋友!”
拉貝的回答讓黃浩然心潮起伏,他連著對拉貝說了三個謝謝,面對這樣一個為了中國難民而奔走的德國老人,除了說謝謝,黃浩然還能說什麼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拉貝就與中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於當時中國和德國是敵對國,在華德僑受到了排擠,這時拉貝的一些中國朋友對他伸出了援手,幫助他渡過了難關。
1917年,一戰還未結束之時,張勳搞起了“復辟”運動,北京城遭到了炮火攻擊。此時的拉貝可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他開啟了大門,讓諸多中國老百姓逃到了自己家裡避難,從而避免了更多平民百姓的傷亡。
再看看那些國內的官員吧!日本人沒來得時候他們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與民眾共存亡!當日軍進攻南京的時候,這些慷慨激昂的官員卻逃走了,而拉貝則告別了最後一艘幫助德國人離開南京的輪船,選擇留了下來。
歷史上有人將拉貝稱為“東方的辛德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