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8月18日,因英、美、法、德、意五國聯合調停,向中日兩國提議,要求雙方同時將軍隊撤離上海,南京為爭取外交主動並沒有表態,但無論如何,日本始終不肯同意。
上海的中國軍隊利用調停的時間重新調整上海的部署,決定讓中央軍裡面的唯一一支坦克部隊——裝甲兵團參戰。可是,這個裝甲兵團在開戰初期就被調往華北,要到21日才能全部趕到上海,戰局緊張,時不我待。張將軍不得不把在修理廠剩下的幾輛裝甲車調過來,準備於19日發動第三次攻擊,
聯合調停歸聯合調停,這一天裡面中日雙方在上海都沒有閒著,西安的36師星夜馳援,終於在18日晚趕到上海吳家宅,張將軍重新調整部署,令36師接替87師防線右翼,向黃興路一帶集結,對楊樹浦港以西,沙涇港以東準備攻擊,在楊樹浦馬玉三路的98師歸宋希濂中將指揮,以一部配合36師攻擊,另一部則配合99師準備攻擊日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88師進攻方向不變,獨立第20旅(第2師補充旅改編)歸88師指揮,配合該師進攻匯山碼頭。各師於19日拂曉前準備攻擊。
同日,日本海軍調集大型艦艇支援上海,其中包括25艘驅逐艦、5艘巡洋艦和2艘航空母艦。對中國軍隊構成嚴重威脅。
日軍增援的部隊陸續在18日到達上海後,重新編組,將樋口貞治少佐的吳鎮守府為第7大隊;竹下宜豐少佐的橫須賀為第8大隊;月岡重演少佐的佐世保為第9大隊;土師喜太郎少佐的佐世保為第10大隊。以上兵力約2400人。除了加強北四川路、吳淞路的防守外,並將楊樹浦、提藍橋以北的東長治路、長陽路的防禦連線,以死守待援。
此時中國軍隊如果要繼續維持上海的攻勢,就必須增兵,否則就得放棄上海,撤退至預設國防工事。這樣南京就會受到日軍的直接威脅。
事關全域性戰略,最高當局也不敢擅自決定,正好陳次長和熊式輝從上海回到南京,向最高當局彙報戰局,現在軍隊在上海作戰已接近預期作戰目標,但是很難在日軍後續部隊登陸前徹底清除上海日軍的據點,到那時,一旦日軍像32年時在上海的側翼登陸,上海的軍隊就危險了。因此熊式輝報告說不能打。還提出上海地形沿海靠江,有利於日軍發揮海軍優勢,中國軍隊應終止上海作戰,逐步撤退至預設國防線。而陳次長報告說:不是能不能打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打的問題。
最高當局要陳次長詳細說明,陳次長接著說:敵對南囗在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敵如在華北得手,必將利用其快速部隊,沿平漢路南犯,直趨武漢;如武漢不守,則中國戰場縱斷為二,於我大為不利。不如擴大淞滬戰事,誘敵至淞滬作戰,以達成二十五年所預定之戰略。
最高當局聽後就說:打,打,一定打!陳次長建議:若打,須向上海增兵。最高當局同意組建第15集團軍增援上海,並任命陳次長為司令,主要任務防止日軍從側翼登陸。就這樣,中國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向從華北改到了長江。
黃浩然早就知道這次聯合調停註定不會有什麼結果,所以都沒有向全師上下透露這一訊息,而是利用這個機會,輪換部隊,補充物資。
接替99師攻擊日本陸戰隊司令部的98師攻了一天一夜,
由於98師缺乏攻堅武器,對陸戰隊司令部的攻擊極不順利,可是由於99師之前已經在日軍的司令部大樓裡面安扎了一個橋頭堡,所以98師藉助這一優勢也分批進入日軍司令部大樓,殺傷了一部分日軍。
大川內傳七看到這批新上來的中國軍隊,知道圍困自己的99師援兵到了,雖然後上來的這些中國軍隊武器還有些簡陋,戰術也很素養低下,可是日軍也是強弩之末,於是雙方在這一天打了裡面個平手!
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疲勞在加劇,而99師則得到了寶貴的調整時間!
汪煥之汪副師長回到常熟之後徵調了大量的車輛和畜力運輸工具,在18日早晨終於給99師弄來了緊缺的軍事物資。
也是在這一天,南京的最高當局下達國家總動員令,劃全國為4個戰區,建立戰時體制。
最高當局在廣播裡面發表了一段歷史上很著名的講話: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匯山碼頭方向得到加強的日軍開始向88師和87師實施反撲,他們的防線縱深實在是太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