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 頁)
京的困局,現在最高當局已經發了話,南京衛戍軍可以撤了。。。。。。
李長官前腳離開濟南,韓復榘便召集了廳局長和師長以上的大員開會下令撤退,有人在會上說濟南不能丟,武漢是不會允許棄守濟南的, 韓復榘聽到這些話惱火急了,他掏出手槍頂上子彈摔在桌上,大聲吼道:“你們到底是聽老子的還是聽他蔣光頭是我!”
教育廳長何思源忍不住還是頂了一句,他說:“我認為,大敵當前,不能只考慮儲存自己的實力。現在是全面抗戰。委座講過,民眾抗戰,一切損失由中央補。今後的地盤不必考慮,還是應該在濟南打一場的。”
韓復榘冷笑了一聲,說:“你太天真了!最高當局的話你也信以為真?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又會和日本妥協?我們就這幾萬人,家底抖落完了,他突然跟日本人來個什麼協議,華北就肯定沒我們的份了。他把首都南京都丟給黃浩然這麼個小傢伙,自己跑到武漢,現在卻讓我們死守濟南!小鬼的厲害大家也見到了,打光了本錢我韓復榘就連個屁都不是!何廳長!你別忘了是誰給的你教育經費!南京,可是沒有給過你半個子!”
何思源聽韓復榘這麼說,只能將他的意見給嚥了回去,沒辦法,誰讓韓復榘是教育界的米飯班主呢?
韓復榘主政山東後,很快改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鄉”、“嚴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項施政計劃。張紹堂、李樹春、何思源等是他的主要幕僚。韓復榘治魯七年,山東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對教育工作,韓總是放手讓何思源去做,而且沒有向教育界安排過一個私人,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教育界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他們的經費主要是靠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馮玉祥,在山東靠韓復榘。
韓復榘訓斥完何思源,第三集團軍裡面的軍官立刻開始大聲鼓譟為撤退造勢,他們紛紛高呼著:“對,不給武漢當炮灰,主席!咱們走吧,不聽這一套!”
韓復榘見撤退的意見佔了上風,高興的說道 “有我們這些人馬,到哪裡都可以自立,帶著民生銀行,到哪裡都有吃有花。諸位,不要猶豫了,回去準備吧!”
會議室裡面的人立刻一鬨而散,張紹堂、李樹春、何思源幾個人各有心思,卻都沒有再開口。。。。。。
韓復榘在撤出濟南以前,打著“焦土抗戰”的旗號,縱容官兵大肆焚燒搶劫,並向各縣強徵“救國捐”,規定一等縣捐二十萬元,二等縣捐十五萬元,三等縣捐十萬元。逾期不交,就拿縣長是問,縣長們不敢違抗,便向百姓勒索。民眾叫苦連天。
韓復榘又給他的心腹軍官下令,把民生銀行和金庫裡的一萬五千兩黃金和三萬兩白銀,全部連夜裝車,運到洛陽。上行下效,他手下的官兵更是變成了土匪。臨走之前,韓復榘又下令焚燒許多重要建築。頃刻間,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濟南全城一片混亂,慘不忍睹。
第三集團軍撤退到泰安之後,韓復榘才將他棄守濟南的訊息告訴了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德鄰,中午時分,最高當局從武漢發來電報,要韓復榘“立足泰安,反攻濟南”。 韓復榘閱後冷哼一聲說道:“老子就不反攻,看你能怎麼樣?”
稍後,又接到李德鄰電令:“你部務必死守泰安。”
韓復榘回覆道:“南京將失,何守泰安?”對於李長官的電報一樣是置之不理。
之後他的第三集團軍不顧軍令,繼續撤退。日軍長驅直入,山東幾千萬民眾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27日晚8點,南京城裡面的黃浩然接到了可以撤退的命令,經過一整天的激戰,南京的局勢進一步惡化,中山門於傍晚時分失陷,谷壽夫的第6師團也在稍早的時候攻佔了雨花臺,中華門,變成了光華門第二,馮聖法的58師和何大如的部隊依據著城牆死守,鬼子有了攻佔光華門的經驗,一上來就用重炮和炸藥炸塌了一段城牆,要不是何大如帶著部隊趕過去堵在了口子上,也許中華門也將陷落。
白下區的99師依然和日軍的第9師團激戰著,吉佳良輔的部隊還在不斷的獲得增援,而黃浩然能做的只不過是將最後一個新兵團也交給了沈老二。
日軍的炮艇已經出現在了南京的江面上,渡江航線被迫中斷,有了日艦的引導,日本空軍的轟炸越來越精準,碼頭,船隻成了鬼子優先攻擊的目標,黃浩然命令汪煥之用剩下的船隻運走了一批難民和輜重部隊,留守下關的憲兵第二團被抽調到了國際安全區,那裡還有十餘萬百姓沒有離開,他們需要軍隊的保護。
撤退,也是一門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