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第1/4 頁)
在會議上,黃浩然還向他的小團體宣佈了25集團軍十天後將開赴五戰區參加徐州會戰的訊息,在開拔之前的的這段時間裡面,25集團軍的任務就是徵兵和訓練!
不要怕在訓練中浪費彈藥!不要怕在訓練中流汗和受傷!一切都為了在接下來的戰鬥中,25集團軍的將士們可以少流一些血!
會議之後,整個25集團軍投入到了熱火朝天的練兵之中!在簡陋的操場上,黃浩然的官兵們又見到了那個佩戴著中將軍銜的“老兵”。。。。。。
日軍攻克南京後,在東京的大本營中仍然繼續著該不該擴大中日戰爭的爭論。
不擴大派認為日本已經攻佔了中國的內蒙與華北大部分地區,同時控制了中國的長江三角洲,中國最為精華的地區與戰略重鎮,都在日軍的手中。但是日軍也將包括關東軍在內的90%以上軍力都投入了中國戰場,若要繼續擴大戰事,開闢新的作戰目標,日本的軍力已經有些難以為繼。
假如日本還想保持軍力對付美、蘇的話,必須在中國戰場上適可而止!至少也要暫時的按兵不動,等待中國內部的政治變化,然後再進行協商,設法解決與中國戰爭的問題。因此,徐州是絕對不宜再派兵攻擊的。。。。。。
第十二章:新的番號
7。12 新的番號
日本政府中的不擴大派認為,就算是日軍能夠攻佔徐州,打通津浦鐵路,讓北平與南京的鐵路相連,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佔領徐州對日軍控制中國的能力增加有限,日軍還得派出大批的兵力駐守在鐵路沿線防禦中國軍隊的襲擾,這樣將造成日軍軍力的進一步分散,從而使日本真正掉入中國戰場的泥淖之中。
在不擴大派的眼中,中國戰場的日軍如果真的要南北相連,還不如使用海運,這樣即安全運輸成本又低廉。
可是在日本內閣中的擴大派眼中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藍圖,擴大派認為武漢政府在經過華東與華北一系列的失敗之後,中國的軍力與工業能力均已殘破。日本只要再派出幾個聯隊的兵力加入到中國戰場,追擊掃蕩在徐州的中國軍隊,那麼,武漢政府將很快投降。攻佔徐州,打通津浦鐵路是必要的戰場鞏固,而且攻佔徐州,還能有利於日軍沿隴海鐵路與淮河流域深入威脅中國的戰略中心武漢。
擴大派與不擴大派之間的爭論一時間喧囂塵上,搞的大本營和裕仁天皇都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內閣和軍部這種思想上的混亂很快就在日本的對華政策中體現了出來。
1938年初,日本內閣做出了《處理中國事變綱要》,在這份《綱要》裡面既有“帝國政府期望武漢政府迅速放棄抗日政策,與帝國合作”這樣的句子,後面卻又說了一堆“不一定期望與武漢政府談判成功,而繼續尋求收拾時局之其他途徑,並與軍事行動互相配合,對事態的進展作好準備,以應付武漢政府的長期抵抗。”諸如此類的話。
實際上這已經反映出了東京的矛盾心態,軍部和內閣在擴大還與不擴大中國戰事之間左右搖擺,以至於把這份《處理中國事變綱要》的內容搞的也有些自相矛盾。
最終,還是天皇結束了東京的這場思想混亂。裕仁命令在中國戰場的所有日本軍隊在沒有得到東京新的命令之前不得繼續擴大戰事。他要求華北方面軍在攻克濟南、青島之後,只要往南建立安全防線即可。還要求華中方面軍在攻克南京、蕪湖之後也必須馬上停止進攻。
裕仁天皇下的態度,已經表明了日本想要早點結束這場越來越看不清前途的戰爭。和武漢政府展開談判,已經成為了東京的首要選擇。
可是的油鍋豈是一兩勺冷水能夠降溫的?可怕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現在日本政府要讓這架瘋狂運轉的機器馬上停下來,又談何容易!
隨著日軍攻克中國首都南京的訊息傳到日本國內,日本人徹底的陷入了狂熱。整個東瀛到處都沉浸在一片歡呼和鼓譟聲中。被擴大派控制的報紙、電臺每天都重複著一個聲音:“天皇萬歲!擴大皇軍的勝利。”
而對於日軍在淞滬戰場和南京戰場上遭受的空前損失,卻是隻字不提。
軍部向日本國民公佈的中國戰場日軍的傷亡人數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笑話!
中日兩國的幾十萬大軍打了五個多月,侵華日軍的傷亡總人數居然只有507人!
當謊言被重複了一百遍,它也就成了真理!
被軍國主義洗腦的狂徒們,像骯髒的油汙般浮了上來,組織遊行、集會、請願,在日本列島上竄來竄去,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