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4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我們主要以年份偏老並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5來了解具體是哪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睚眥
睚眥
2。老二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nn,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螭吻
螭吻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b,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7。七子狴犴b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n,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其他:
饕餮:四凶之一,原為縉雲氏之子。9
貔貅:帶有祥瑞之氣的一種神獸。
產生背景編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10
蒲牢
蒲牢
龍圖騰形成的原因,一種說法認為源自黃帝的釜山合符。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打敗炎帝和蚩尤後,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還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
從此,中原大地上各個部族有了共同的龍圖騰,統一中華文明的歷史就此開啟,因而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
這個故事雖然完美解釋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龍怎樣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祖先,但史前文化遺址中龍形象的發現,使它不攻自破。
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龍圖騰是由其他動物圖騰演變而來的。早期比較具有廣泛代表意義的是“蛇演變說”,當蛇演變為龍後,我們自然也變成了“龍的傳人”。10
但在實際上,龍的傳人這一說法直到五四之後才流行起來。
歷史起源編輯
古生物學家曾長期認為,長角的龍是上古先民虛構的形象,只存於神話傳說之中。但1996年出土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鄉的“新中國龍”化石,龍首上有對稱的一對“龍角”,與神話中的龍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學家的關注。》
該化石收藏於貴州省安順市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儲存得非常完整,總長七點六米,龍角從頭部的最寬處左右兩邊長出,雙角對稱,長約二十七厘米,略顯弧形,這對“龍角”在龍頭上翹出,酷似傳說中龍的形象。貴州關嶺新鋪的“新中國龍”化石的“龍角”,為中國首次發現,為古代傳說中長角的神龍提供了實物佐證,為龍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學和歷史價值。13
新鋪“新中國龍”
新鋪“新中國龍”
由此可見,或許“龍”形體上有真實或大體真實的上古原型,只是功能被神話了。
龍作為一種圖騰和一般的圖騰不同,不是單一的動物而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這突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遠古神話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動物圖騰。原始人分不清人與動物的界限,認為某種動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護神,這就是圖騰。圖騰作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標誌,一般是單一的某種動物,氏族部落發生兼併戰爭,勝利者在俘虜對方之後,往往同時消滅其圖騰,新產生的部族擁有的還是單一的圖騰。14
中國古人最早體悟到人性,捨棄弱肉強食的觀念,在龍圖騰的形成過程中突出地表現了這種人性。這就是:為了團結、親近那些被吞併了的氏族、部落的人,在消滅了這個氏族、部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