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4 頁)
第三十七章 三傑之會
聽到李白豪情萬丈,李持盈不禁低笑。
如果李白直接說他自己便是名聞天下的李太白,怕事周圍的人立刻要圍上大讚不已了。 哪怕他寫得不過是些胡話,都要被當成金科玉律了。只可惜,他這會只是自稱“李十二 ”,怕是過後這牆上的字真要被人刷去了。
正在思忖,卻聽得有人朗聲笑道:“李兄,既已起了豪情,還與這些俗人多言什麼?快 快寫下了,才不負這精妙琴音……”說著話那人已笑著將筆送上。
李持盈凝目望去,見那人骨骼清奇,雖衣著樸拙,卻自有軒昂之態,不禁便留意起來。 再轉目望向與他並肩而立,面目清雅的男子,不由淺笑。雖未見過,可看這面目清雅的 男子,依稀確有幾分當年杜相的風采。想來,應該就是那正與李白攜手同遊的杜甫杜子 美才是。只不知,另一人是何人。
秋梅見她揚眉,早已乖巧,走開來向有識得的人打聽。回來附在李持盈耳邊悄聲道:“ 貴主,那人姓高名適字達夫,乃是河北人。”
“高適?”此名,倒也曾聽過。雖不如李白名揚四海,卻也是個頗有名望的才子。只是 看他衣著,怕也是潦倒之輩。只是觀他言行,雖有狂意,卻又與李白不同。
正在心中思忖只是,李白已經舉起筆來,就著那片白璧,沉腕而書。
不同於之前李白慣用的筆法,李白這一次卻是寫的狂草,大開大合,筆意間竟真頗有些 張旭的味道,看來這飲中八仙倒也不曾白白交往一場。
他默默旁觀,卻有旁人大聲將李白所寫的這首詩大聲念出:“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 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剛念德兩句,已先大聲叫好,而之 後每出一句,旁觀者都更是大聲叫好。
更有好事者將杜甫與高適二人方才所作的詩歌低低念出。一首古大梁行》一首遣懷 》俱是大氣,李持盈聽來,果覺首首皆是佳作。
再看李白書於白璧之上的這一首梁園吟》,不禁暗暗撫掌。
“年代淒涼不可問,往來唯有水東流。”“百萬攻一城,獻捷不雲輸。”
“也是我的福運,竟能一睹如此盛況。也算不虛此行了。”她低低自語。便聞被人簇擁 著的李白發出一聲長笑,把手中筆隨手擲出,竟是仰頭大笑。
杜甫與高適見狀,便笑著過去架住李白,三人竟是大笑著揚長而去。
圍觀眾人一擁而上,細細看著白璧上的詩,不禁大驚:“咦,這裡有落款——李太白! 真是沒想到,竟是謫仙人當面……”眾人感嘆,可對於聞訊而來的管護梁園的僧人來說 ,什麼李太白之類的卻都與他無關。
憤然抱怨,那僧人舉著掃帚大罵:“一群臭窮酸,好好的牆壁也叫你們弄得這般髒,還 要我來粉刷。”說著話,已招呼同伴去拿石灰來。
李持盈皺了下眉,正待出聲。卻突聽一個女子急叫道:“且慢!”
李持盈轉目看去,卻是一個穿著粉色袒領懦裙的年輕娘子款款而來。身後尚隨著幾個丫 頭,也不知是哪個富貴之家的娘子。只看她的衣著,在宋州這樣的小地方,卻仍著袒領 懦裙,款式又不算過時,也應是官宦之家。
那小娘子急步走到白璧之前,細細看著那石壁上的詩歌,臉上驚喜之色便越發濃重,到 最後更是直接撫掌叫好。待看到詩後面的落款,更是嘆息:“不想我竟來晚了。”
李持盈的目光掃過她身後丫頭捧在懷中的古琴,不由心中一動。想起剛才聽到的那陣古 琴聲,不覺笑了起來。
那僧人站了半天,見那小娘子只是讚歎,不禁苦起臉來:“宗家娘子,還請行個方便, 這面牆若再不刷過,怕我師傅回來要罵的。”
那宗家娘子轉目看他,想了想,忽然道:“李太白能在梁園壁上題詩,實在是梁園之幸 ,日後必成一景。不過,我也不為難你。既然你怕師傅罵,那我便將這片牆壁買下來。 你看可好?”
“買牆壁?”那僧人大覺奇怪,還要不允,宗娘子已經回頭吩咐:“回府去,取千金與 這僧人……這樣的名篇,豈可被一俗僧毀去……”
她回眸端詳著壁上詩文,目中盡是溫柔,而那被她斥作俗僧的僧人哪還管她說些什麼, 一門心思都在她許諾的千金之上。
李持盈聽得有趣,忍不住笑道:“實在有趣,若是那醉鬼聽到自己竟有這樣的知音人, 大概在夢裡也要笑醒了。”說著,便拉了秋眉,低語數句。
秋眉忍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