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王莽道:“王安雖病,也比你這弒父孽子強。毋需多言,一死而已。”
王臨再無幻想,狂笑道:“虎毒不食子,陛下何忍!事已至此,敢不從陛下所願!臨也何幸,得死於陛下眼前!”說完拔劍自刎,血噴如箭,直濺王莽之衣,拂之不去,化為更大的血跡。王臨浴血而笑,道:“陛下之子,今日死盡矣!陛下絕後矣!”須臾氣絕,猶屹立不倒,雙目依舊怒視著王莽。王莽看著王臨的眼睛,在那裡面,有仇恨、憎惡,有詛咒、傷心,直看得王莽背脊一陣發冷。
王莽僅存的兒子老三王安,在聽到四弟也被老爹殺害的訊息之後,脆弱的神經徹底崩潰,當天便驚悸而死。三天之後,王莽又有兩個孫子接連病死。旬月之間,王莽一家先後五喪,白衣之會成真,莫非天相果有所憑?
【No。3 老友記】
且說王莽在盛怒之下,逼死四兒子王臨,事後想想,開始覺出後悔,王臨這一死,害得三兒子王安也驚嚇而死,他膝下再無嫡子,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已經沒有了繼承人。王莽悔極而恨,王臨如果只是和他搶女人,他也許還可以饒王臨一命,但是王臨居然想要以子弒父,這一點則為他絕對無法容忍。王臨之所以起了弒父的念頭,全因為王臨的妻子劉愔,如果不是劉愔告訴王臨說宮中將有白衣之會,王臨又哪裡來如此大的狗膽?歸根結底,劉愔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王莽於是駕臨國師劉歆的府邸。劉歆聞報大驚,趕緊迎入。想當年,王莽共有三位鐵桿心腹——劉歆、甄豐、王舜。王莽篡位成功,數三人立下的功勞最大。如今三大功臣之中,甄豐自殺,王舜憂懼而死,只剩劉歆還倖存人世。劉歆深知王莽忌憚大臣,故而一直韜光養晦,雖然如此,仍是時常心驚膽戰,唯恐不免。
君臣二人對面坐定,劉歆百感交集。他和王莽自小便已認識,後來又同時擔任黃門郎,私交深厚,是一對無話不說的老友,然而如今兩人一君一臣,地位的巨大差異,也讓兩人的感情日益冷漠生分,屈指算來,他上次見到王莽,距今已有兩年之久。老友久別重逢,劉歆感慨而不感動,因為他心中清楚,王莽這次登門,並非是因為懷念故人,特來敘舊,王莽是來找他算賬的,算他女兒劉愔的賬。
然而,王莽似乎並不急於直奔主題,他只是沉默而坐,向劉歆施加無形的壓力。劉歆只好無話找話,對王莽家中喪事表示悲悼,並勸王莽千萬節哀。面對劉歆的安慰,王莽猶自嘴硬,搬出一套奇怪的邏輯,辯解道:“以前沒有兒子的時候,我並不悲哀,現在兒子都死了,等於從前沒有兒子,我又何哀之有!”
劉歆知道,王莽歷來是死不認錯的。他是如此睿智,怎麼可能犯錯?在他心中,當世之賢,皆不如己。譬如後世隋煬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曾謂侍臣曰:“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王莽大體也是如此,自詡才高當世,智邁古今,劉歆乃是當時儒林之宗、學問之魁,然而王莽對他卻並不服氣,放話說,如果他沒當皇帝,而是研究學問,那劉歆便只有爭第二的份了。
韓非子曰:“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誠哉斯言,堪為千古帝王指南。王莽自矜其才,以盡己之能為樂事,謀事而當,群臣不及,退朝則有喜色。書》雲:“謂人莫己若者亡。”王莽的固執和膨脹,註定了新朝的國祚難以久長。
劉歆諳熟這些道理,然而他不敢說,更不敢勸諫王莽。一旦勸諫犯上,他和王莽的友誼就算完了。他珍惜他和王莽的友誼,他也不得不珍惜,這是他保命的唯一武器。
見劉歆默默不語,王莽還以為是自己剛才的這套完美邏輯,將劉歆駁得只能閉嘴,於是滿足地身體往後一靠,享受著智力優越的快意,然後方才步入正題,道:“可知我今日因何而來?”
對於王莽此行的目的,劉歆怎會不知!然而既然王莽問起,他便一定不能如實回答,而是要發呆扮傻,裝作根本猜不出王莽心思的樣子,於是答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想來就來,何須理由。”
王莽難得地一笑,他所以不殺劉歆,就因為劉歆骨頭軟,識時務,而且說話動聽。王莽收斂笑容,沉聲道:“王臨之所以敢大逆不道,皆因其妻劉愔以星相為蠱惑。如今劉愔可在國師公府上?”
劉歆面容平靜,答道:“劉愔正在府中,陛下寬坐,容臣暫且告退。”
劉歆去而復返,身後已是哭聲一片。劉歆從容對王莽道:“劉愔已伏罪自殺,以謝陛下。”
王莽佯驚道:“哎呀,這又何必?”起身便往內室闖去,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